科索沃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仅仅是个拱火者吗
TUhjnbcbe - 2023/3/24 20:25:00

对于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角色”问题,直白地说,是个见仁见智的话题,也是个极为复杂的问题。原因就在于美国支持乌克兰的“动机”复杂,而人们在评判时又会被立场、价值观等因素影响,难免会得出不同的判断,甚至是相反的结论。所以,“拱火论”或“正义论”都有值得商榷之处。

在讨论美国为何会支持乌克兰,抑或是美国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角色”问题时,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俄乌冲突的“成因”和“是与非”,即人们常说的“历史经纬和是非曲直”,那样的话,能够更客观的看待美国对乌克兰支持的原因。

俄罗斯、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号称“基辅罗斯三兄弟”,它们隶属于斯拉夫民族中的东斯拉夫一支。“兄弟”分家后,它们之间经历过分分合合,各自也都有过被外族入侵和统治的时期。而在这个过程中,彼此都经历了文化和文明的“蜕变”,其标志就是有了各自的语言和价值观。

经历过漫长的“悲欢离合”后,“基辅罗斯兄弟”又在苏联时期聚在了一起。需要指出来的是,当再次“聚合”时,俄罗斯已经成为主动的一方,原因是,在“分家”之后,俄罗斯混得最好,发达了,也壮大了。然而,由于“兄弟仨”的“性情”已经各异,实在难以在“一张锅里吃饭”了,于是,在苏联最虚弱和岌岌可危之时,这“兄弟仨”共同在苏联身上踢了“最后一脚”。

年12月8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领导人舒什克维奇在别洛韦日森林签署了《独联体国家联合体协议》,即《别洛韦日协议》。等于是事实宣告了苏联的解体。

对于谁是苏联解体的“罪人”,舆论场上同样有着见仁见智的解读。比如有人说是戈尔巴乔夫,也有人说是叶利钦,等等。其实,苏联解体的责任人并不是“哪一个或几个人”,说白了,就是当发展遇到“瓶颈”时,各加盟共和国都不愿在一起混日子了,都认为“自力更生”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

从实质上来说,“别洛韦日协议”的签署,是压倒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而这其中,放上“最后一根稻草”的恰恰就是“基辅罗斯兄弟”。在苏联的最后阶段,尽管立陶宛、爱沙尼亚、拉脱维亚、格鲁吉亚等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已经先后宣布独立,但“基本盘”仍在。可是,就是这个“基本盘”(基辅罗斯三兄弟)选择了“放弃”。于是,已经成为“空架子”的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不得不于年12月25日宣布苏联解体。

实话实说,对于苏联解体,俄罗斯实在是怨不得别人。因为那是俄罗斯自己的选择,即便是“苦果”,自己也只有“活血吞下”。然而,当俄罗斯逐渐从困境中走出来后,对苏联解体给自己带来的利益损失便有了“不甘心”的想法,而一旦这种“想法”与俄罗斯人基因里对土地的“偏爱”和对“安全缓冲地带”的执拗追求结合在一起时,难免就会产生某种程度上的“冲动”,而这种冲动又往往会转化为不惜代价的“行动”。于是,克里米亚问题出现了,俄乌之间的矛盾加深了。

有观点认为,俄乌的彻底决裂是因为乌克兰彻底倒向了西方,而俄罗斯之所以发动这次“特别*事行动”,是因为北约东扩和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触碰”了俄罗斯人对“安全关切”的红线。不否认有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但同时也不得不说,与俄罗斯人想“拿回”他们认为的,本该属于他们的“利益”也有关。

其实,乌克兰倒向西方和谋求加入北约的原因并不复杂,甚至可以说是一目了然。一是在漫长的“蜕变”过程中,乌克兰民族在文化、文明和价值观层面已经与波兰、立陶宛等国家更接近,且在苏联时期,乌克兰人的“记忆”并非都是美好的。

二是在看到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等原苏联阵营或原苏联的国家加入欧盟和倒向西方后的“日子比自己过得好”,乌克兰难免会有也想去“尝试”的心理。

三是领土问题上的“悬案”是乌克兰谋求加入北约的动机,目的是借助北约的力量保证自己的安全和领土不被“夺走”。后续事态的发展证明,恰恰就是领土问题使乌克兰和俄罗斯这对“基辅罗斯兄弟”再也无法回头。

客观地说,乌克兰之所以彻底倒向西方,有其国家经济发展层面的考量,也有其价值观层面的选择,亦有担心克里米亚会“失去”的忧虑。从经济层面来说,乌克兰人认为,俄罗斯在能源上给予的优惠不足以改变乌克兰经济结构上的短板,所以想加入欧盟,融入欧洲体系中。

“价值观”也是乌克兰倒向西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俄乌关系到了“水火不容”程度的那段时间里,也就是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事行动之前,普京曾专门撰写了一篇阐述俄罗斯民族和乌克兰民族之间历史渊源的长文。

普京的用意和目的很明确,一是在为未来的行动提供历史经纬上的理论支撑。二是在做将乌克兰“拉回”自己身边的最后努力。然而,乌克兰方面却以“从文化和文明角度来说,乌克兰和俄罗斯已经是‘两个民族’”的理由断然否定了普京的说法和结论。这足以说明,乌克兰倒向西方是“去意已决”,因为已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北约是西方阵营中的一个*事集团,且有着庞大的*力。所以,决心在*治上倒向西方后,加入北约也就成为了乌克兰的必然选择。一是为乌克兰自身的安全着想,二是对克里米亚这片领土的“担忧”。

早在尤先科当*时期的年,乌克兰就启动了加入北约的程序。显而易见,乌克兰想“未雨绸缪”。然而,基于基因里对土地的“偏爱”和对“缓冲地带”安全观的执拗,俄罗斯定然不会让极具战略价值的克里米亚永远旁落他人之手。

对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舆论场上一直都有见仁见智的解读。不过,对于这个问题的评论和判断,不应该脱离历史经纬和时代背景下的是非曲直这两条线。也就是说,这个问题确实具有争议性,但基于发展的眼光和契约精神,又必须作出符合时代潮流的判断。

克里米亚是沙俄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手中夺取的,自年纳入俄罗斯版图后,直至年2月之前一直都在俄罗斯手中。即便是在年——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了,俄罗斯也并没有放弃。

在赫鲁晓夫当*时期,为了促进克里米亚的发展,当时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以纪念乌克兰与俄罗斯合并周年的名义,于年2月作出了一项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加盟共和国的决议。实话实说,这也怨不得赫鲁晓夫,因为当时的赫鲁晓夫做梦也不会想到苏联会解体。

对于赫鲁晓夫将克里米亚划归乌克兰的这个问题,舆论场上曾有传言说,赫鲁晓夫是乌克兰人,所以是在“假公济私”。其实,这样的说法毫无逻辑支撑。一来,赫鲁晓夫是货真价实的俄罗斯族人。二来,在苏联时期以民族属性来分析这类问题显然是狭隘的。

实际上,在曾经的苏联领导人中,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而勃列日涅夫则是乌克兰人。所以说,本来是俄罗斯领土的克里米亚,之所以变成了乌克兰领土,是一个“历史误会”。而既然是个历史误会,那也就只能由历史来承担这个“责任”,而不是乌克兰来承担。毕竟,不管是赫鲁晓夫还是苏联,都已经“作古”。也就是说,已经没有纠正这个历史误会的“主体”。

直白地说,从单纯的领土角度而言,乌克兰确实是“占了便宜”的。也许有人会说,既然是个历史误会,且又是乌克兰占了便宜,那俄罗斯为什么就不可以“纠正”呢?对于这个问题,必须又要回到现实中来,以及从时代背景下来看待这个问题。对此,举两个例子加以说明其中的逻辑关系。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也曾就克里米亚的归属提出过异议。比如,俄罗斯议会曾在年通过废止年2月苏联最高苏维埃决议的决议。但后来却不了了之了。两个原因,一是苏联已经不在了,没有这个“主体”了,也就缺乏了“废止”的合法性。二是在年的时候,乌克兰与俄罗斯达成了克里米亚最终归属的协议。也就是说,俄罗斯承认了克里米亚归属乌克兰。如果再反悔的话,也就涉及道了“契约精神”问题。但在年的时候,俄罗斯还是将克里米亚“拿回”了。

年初,乌克兰*局发生“突变”,时任的俄裔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被推翻。于是,在俄罗斯的推动下,乌克兰的克里米亚和顿巴斯地区闹出了分离事件。克里米亚于年3月16日举行了“入俄公投”,普京于3月18日签署了克里米亚加入俄联邦的命令。自此以后,克里米亚就掌握在了俄罗斯手中。

这里有个问题,那就是顿巴斯地区与克里米亚同是在年初闹分离的,那么,俄罗斯为什么只接纳了克里米亚,而让顿巴斯地区继续“漂流”了8年之久吗?两个原因。一是相比于顿巴斯地区来说,克里米亚的战略地位显然更重要、现实利益更迫切。二是普京需要观察“风向”,即看看国际社会的反应情况。事实上,经过8年的观察和评估,普京还是行动了,终究是没有放弃顿巴斯地区。

普京之所以要优先“收回”克里米亚,一是从历史经纬及普京未来的历史定位来说,意义更加重大。二是克里米亚的战略价值更高,现实利益更加迫切。克里米亚是俄罗斯通过亚速海进入黑海的“咽喉”,而黑海则是俄罗斯进入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及巴尔干半岛的唯一水道,且有不少天然深水和不冻良港,因此有了“黑海明珠”的美誉。

从现实利益的迫切性层面来说,克里米亚所属的塞瓦斯波尔港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母港”和基地。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是“租借”塞瓦斯波尔港的,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后,俄罗斯的黑海舰队将向何处去呢?所以,俄罗斯也就索性一不做二不休的将克里米亚“拿回”了,既省了“租金”,又永远不需要担心黑海舰队的去处了。由此可见,对于俄罗斯来说,“拿回”克里米亚可谓是“一举多得”。

对于乌克兰来说,在这8年时间里,既要忍受“失去”克里米亚之痛,还一直面临着再失去顿巴斯的风险。无奈之下,也就更加坚定了倒向西方的决心。而基于与俄罗斯战略博弈的考量,美国和西方自然也就乐于“接纳”乌克兰了。支持乌克兰也就成为了必然。

也许有人会问:克里米亚“公投入俄”时,美国和西方的反应似乎并不强烈,仅仅是经济制裁而已。而这次俄乌冲突及卢甘斯克等四地“公投”后,美国和西方的反应为何又如此强烈呢?直白地说,有两大原因。一是站在美国的角度来说,当年的奥巴马*府犯了一个战略性错误。以为普京不再会有下一步动作。二是“性质”也变了。如果这次俄罗斯再“得手”的话,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举个例子来说,之所以会爆发年的克里米亚战争,就是因为英法两国不允许沙俄完全控制黑海沿岸的广大地区。而现在,在俄罗斯开展特别*事行动后,完全存在着这样一种可能:即俄罗斯不仅控制了克里米亚,而且也会将原属于乌克兰的敖德萨等黑海沿岸港口都“收入囊中”。那也就等于是俄罗斯完全控制了黑海。那样的话,黑海也就没有美国什么事了。所以,此一时彼一时,美国可以容忍克里米亚“入俄”,但却不可能再对这次俄乌冲突“无动于衷”了。

在俄罗斯特别*事行动之前及之后的这段时间里,俄罗斯一直在强调一件事,即在苏联之前,乌克兰并并不是一个具有“主权”意义上的国家。显而易见,俄罗斯是在为“收回”克里米亚、顿巴斯、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寻找法理上的“支撑点”。

而俄罗斯以北约东扩和乌克兰加入北约会危及自己的安全为由发起特别*事行动,则是寻求*治上的“支撑点”。而这两个“支撑点”构成了人们口中的关于俄乌冲突的“历史经纬”。可是,如果客观分析和评价俄乌冲突的话,仅有历史经纬显然还不够,必须考虑到时代背景下的“是非曲直”问题。

举个例子,一战前,世界上只有49个国家,二战刚结束后,即增加到了个国家,而现在,仅具有主权意义的联合国会员国就达到了个。其中不乏民族解放运动中独立的国家,亦有通过历史变革产生的国家,毫无疑问,都有历史经纬层面的渊源。

试想,假如都以历史渊源来“公投合并”或“公投独立”的话,这个世界还不乱套吗?实话实说,这就是很多国家至今不承认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以及反对最近的乌克兰四地“公投入俄”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是时代背景下的“是非曲直”标准。

对于克里米亚公投入俄以及现在的乌克兰四地“入俄”问题,舆论场上总有人会提到“科索沃问题”。认为是美国和北约首先做了“初一”,俄罗斯只不过是做了“十五”而已。

对此,客观地说,尽管“科索沃问题”与克里米亚问题的性质不同,比如科索沃只是独立,到目前为止也没有被任何国家“吞并”。但也不得不说,这同样是美国的一次重大战略“失误”,使美国再干涉此类问题时,缺乏了“公信力”。然而,从发展的眼光及常识来说,自然也不能助长“初一和十五”论风气的蔓延。也就是说,“初一”虽然是错误的,但并不意味着“十五”是正确的。否则,像科威特那样的小国都会瑟瑟发抖。

其实,这些年来,特别是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后,美国犯了很多战略性错误。比如在科索沃问题上,比如试图改造伊拉克和阿富汗等,这使美国在介入国际争端时难以做到“逻辑自洽”。同时也为美国在克里米亚和北约东扩等问题上连续犯错埋下了“伏笔”。

美国在科索沃问题上的“初一”,使俄罗斯看到了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十五”的可能。而奥巴马*府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退缩”,又让俄罗斯看到了继续“复制”克里米亚模式的希望。而最大的错误则是为了弥补在克里米亚问题上的“退缩”,美国加大了北约东扩的力度,从而让执拗的秉持着“缓冲地带”传统安全观的俄罗斯感受到了危机,从而也促使俄罗斯下定了“动手”的决心。在俄乌冲突爆发后,美国也只能是继续支持乌克兰,否则,美国的战略利益会有更大的损失。

显而易见,如果美国不支持乌克兰的话,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力和整体实力对比,乌克兰会在很短的时间被“打趴下”。欧洲的地缘*治就会出现颠覆性变化。欧洲人可能就会认为,你美国已经没有在欧洲存在的必要了。那样的话,美国在世界上的霸权基础就会崩塌,在世界上其他地方的霸权体系也会随之瓦解。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很多人都避而不谈的角度,即:美国毕竟是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从法理层面来说,显然与其他四常一起负有维护世界秩序的“义务”。因此,假如因为事关俄罗斯这个五常之一,假如因为害怕与俄罗斯核战而在此问题上退缩的话,乌克兰必然会成为当年的“科威特”,而且可能会有更多个“科威特”。那样的话,美国也就没有任何脸面在世界上“指手画脚”了。

综上所述,美国也许就是俄乌冲突中的那个“拱火者”,美国支持乌克兰自然也难言“正义”。但美国肯定会继续支持乌克兰,因为美国“装”也要装出个“正义”的模样。否则,美国也不可能这么长时间了还不倒下。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俄乌冲突中,美国仅仅是个拱火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