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同为战火罹难的上海却成了犹太人的诺亚方舟
TUhjnbcbe - 2023/3/2 8:46:00
北京现在治疗白癜风得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41108/4513569.html

八月,趁着孩子们放假,终于迎来了悠闲的好时光,借着去探望老母亲的理由再次来到东方巴黎——上海。早就耳闻上海提篮桥附近有个犹太人难民纪念馆,但极度路痴的我根本不敢只身前往,好在有姐姐的欣然陪伴,才使得“厚颜”的我能一睹二战时期犹太人的神往的天堂。

犹太难民纪念馆当年被称为摩西会堂,是上海著名的历史建筑,位于上海市虹口区长阳路(原华德路)62号。始建于年,年(犹太历年)迁至长阳路,原是一座供犹太人专用的会堂,二战期间成为犹太难民的宗教活动中心。

马路对面一座异域风情的三层建筑立在繁花绿叶之中,外墙上也标着“犹太难民纪念馆”字样。年,犹太人鲁道夫·莫斯伯格和自己的亲友在长阳路临潼路口的小楼开办了白马咖啡馆,成为当时犹太人休闲的去处,复建的白马咖啡馆成为犹太难民避难区的缩影。

-年二战其间,居住在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爱沙尼亚的犹太人,受到纳粹返害,加上许多国家的拒签,已无处容身的他们,匆匆抛弃世居的土地和房子,提着薄薄的行李,被求生愿望逼迫,他们匆匆踏上了拥挤的轮船,穿越了半个地球,终于某一日来到了上海。

当时上海是个非常独特的城市,是二战中世界上唯一不用签证或不用任何官方文件就能入境的地方,这个遥远的东方都市,成为了犹太难民唯一的选择,生命在这里成为了可能。虽然上海无需护照与签证,但犹太人要离开欧洲前往中转国家仍需要签证,当时多位外交官施以援手,使得这些犹太人得以逃离德国纳粹法西斯的种族屠杀和迫害,-年间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便是其一,他顶住上级压力不顾职业前途,冒着生命危险,向数万名犹太人发放了生命通行证。上海接纳了3万犹太难民,是当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南非和新西兰接收的犹太难民人数的总和。

两万余名犹太难民居住在虹口地区的长阳路、霍山路、高阳路等地方,摩西会堂成了难民经常聚会的场所,支持着他们的信念,使他们在新环境中迅速振兴。他们开设学校、医院、商店、工厂等,继续播种着生活的希望,并通过各种有组织的活动坚持反法西斯斗争。上海成了他们在远东最温暖、最安全的避风港,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战争结束后还逗留了许多年。

这里曾给过两万颠沛流离的犹太人最温暖的收留,这里曾见证了中国人特别是上海人的善良和宽容,“摩西会堂”已像“辛勒”、“瓦伦堡”、“杉原千亩”等一样,一样,成了“拯救”与“避难地”的代称。对全球犹太人来说,“上海”这个单词被记录进以色列和犹太人的文化史册里。二战后,尽管大批犹太人迁居世界各地,但对上海“摩西会堂”的感念已深深地烙在他们心底。

年2月18日,日本当局命令所有年后抵沪的犹太难民迁入“无国籍难民隔离区”,这个隔离区约包含有15个街区。隔离区内那些狭小、破旧的弄堂房子,在灰色的天幕下显得死气沉沉,隔离区内挤满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犹太难民,这些难民的护照上都印有“J”字标记,用以表明他们的犹太人身份。

对于隔离区的历史,年轻人不太了解,而下海庙附近上了年纪的老人却记忆犹新,“二战的时候,曾有2.5万犹太难民就拥挤地住在这里的格笼一样的弄堂房子里,周围有铁丝网架着,进出口处由日本卫兵把守,犹太人出入时要向日本士兵敬礼,拿出身份证检查,有时还要被搜查携带的东西。犹太人进入这个隔离区后,得到通行证后才能外出,通行证的正面写着外出的时间,背面划定了通行的范围。”

像水银从温度表的密封玻璃里逃出来一样奇迹,像水银落地一样迅速逃匿,像水银即使被碎成粉末,也会很快再汇集成完整而晶亮的一大滴一样的顽强。”这是作家陈丹燕笔下二战时期的犹太人。在上海,犹太人也用这样的顽强支撑起逃难的生活。

在那段最艰难的岁月里,与隔离区犹太人杂居在一起的上海人民给予了他们无私的帮助——让出房间安置犹太难民居住;帮助犹太难民寻找工作;为犹太难民提供生活上的各种帮助,如临时照顾犹太小孩、借给犹太难民一些生活用具等等;安排犹太儿童同中国儿童一起学习,如霍山路小学接收犹太难民儿童进校读书等等,他们和睦相处,情同手足。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万犹太人在欧洲惨遭杀害的时候,迁移和逃亡来到上海的2.5万犹太人,除了病老死亡之外,都奇迹般地生存下来了,而且还出生了人。年以后,在国际犹太人遣返委员会的帮助下,他们离开上海回到欧洲。

这是一个精致利落的院子,传闻中的摩西会堂便静静展现在眼前,红色砖石被岁月打磨得有点退色了,但是建筑大体依旧完好,建筑风格朴素稳重,经历多少风雨的摩西会堂早已变得宠辱不惊,从容地面对路过的人,流走的时间。三层的房子,红砖斜尖顶,白色的窗棂上有蓝色的拱纹,罩着窗顶,然后又向两头延开去,点缀成红墙上的条条蓝纹;会堂大敞着镂花的铁门将你迎进,正前方和左侧手各有一扇咖啡深色的木门,石拱的门廊,类似巴罗克的风格,左侧是通楼上的,而正前方进去就是礼拜堂,整个会堂里非常安详,只有长长的座椅排列有序,静静地卧在会堂当中。

塑像,无声地控诉着那个时代带给犹太民族的苦难!

右手的那一面长墙上刻着当年来沪避难的上万个犹太难民的名字,其实,这个名单是相当不全的,当时许多人已经找不到了,目前只能继续寻找残存的线索。

2号展厅陈列着二战时期犹太民族所经历的那段苦难经历,图片影像,人证物证等真实地还原了当时犹太人大逃亡时的悲惨情景,看得你喘不过气来!“陈旧”是历史进程的尺度,无论如何,它的故事总让我为之动容。

请你把我庇护

做我的妈妈,做我的姐姐。

把我的头放在你的胸前,

把我流放的祈祷放在你的住所。

在一个仁慈的*昏时刻,

请听一听我的苦难,低下你的头颅,

人说时间自有青春在,

那我的青春又逝向何处?……

星辰把我欺骗,

曾经做过梦,梦已逝去。

我在人世间已一无所有,

只有一大片荒漠。

请你把我庇护,

做我的妈妈,做我的姐姐。

把我的头放在你的胸前,

把我流放的祈祷放在你的住所。

__摘自犹太诗人哈伊姆·比亚利克的诗歌《请把我庇护》

许多曾居住在虹口区的犹太人近年来携带子女来此旧地重游,缅怀那段难忘的岁月及与虹口人民之间结下的患难之交。据不完全统计,现在每年大约有人通过各种途径前来参观摩西会堂,其中包括:美国前总统克林顿,以色列前总统赫佐克、前总理拉宾和前外交部长佩雷斯。美国前财*部长、现柏林犹太博物馆馆长布鲁门塞尔,13岁时逃难到上海;92岁高龄故地重游,当再次看到那熟悉的童年时代,他久久徘徊老泪纵横道,“没有提篮桥,就没有今天散布在世界各地的犹太后裔”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参观摩西会堂后留言:“二次世界大战时上海人民卓越无比的人道主义壮举,拯救了千万犹太人民,我谨以以色列*府的名义表示感谢!”以中友好协会主席考夫曼先生曾说:“从历史上看,当年居住在上海虹口的犹太人达两万余人,这在犹太民族发展史上和犹太民族与中华民族的交往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走出摩西会堂,心情沉甸甸的,复古的红砖几乎淹没在鳞次比节的高楼群里,那样醒目。举目仰头,碧空如洗的天空一览无遗,和平的阳光依然深情的照耀这片多情的土地,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虹口的快速发展,突然想起一句话:无论有多艰难,lifeisbeautiful。这个苦难深重的犹太民族,不正和五千年的华夏儿女一样顽强不屈吗?自二战以来,世界上发生了多起战争,如两伊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造成大约0万人丧生,多万人无家可归……

深深地渴望

世界的和平

陌生的相识

都是微笑的眼睛

病倒有人扶起

贫困有人救济

正义自由呼吸

美好行走街道

真善美的歌声

处处传递

1
查看完整版本: 同为战火罹难的上海却成了犹太人的诺亚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