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杨德振
古人云:“进门休问荣枯事,一看容颜便得知”,讲的就是一个人在那个时点里的神色状态和情感饱满度,是满怀欢喜、笑逐颜开、喜气洋洋?还是愁肠百结、目光呆滞、伤悲叹息?通过一见面、一开口讲话就可以看出来。行为学家告诉我们,当遇见某人时,我们会很自然地观察对方面部表情并解读对方,以便使自己作出适宜的语言表达与沟通选择。法国大文豪雨果认为,人的面孔常常反映他的内心世界。心理学家解释说,一个人最基本的习惯性态度或内心情感,如自信或自卑、乐观或悲观等,往往能“凝固”面部的表情肌肉,使其变成经常出现的那种状态。这些习惯性的状态就变成泄露内心情感的标记,从而帮助你认识一个人真实的性格和此时的生活状态。
喜与悲,作为人的两个基本情愫和两个基本情感表达的方面,时时刻刻缠绕和裹挟着我们。有时让人先悲后喜,有时又让人先喜后悲,甚至有时候还出现悲喜交织的情形……令人捉摸不定。“喜”如风,来去无踪,“悲”却不是风,常常给人留下无尽的哀痛。
“喜”如微风,微微掠过心湖时,泛起的只是小小的涟漪。欢喜,通常只因为生活里出现了一些顺心遂意的大事儿或小事儿,例如古人所说的“人生四喜”:“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这几件事都是让人欢喜的大事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贫困,人民受苦,能吃到干饭,冬有御寒的棉衣,夏有散热的蒲扇,住有一间土坯瓦屋,那就是一家人的喜乐事了。
时下,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是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国力昌盛,社会和谐,人民富裕,欢喜之事可就多了。就我个人而言,入伍参*了、立功了、入*了、转干了、安居乐业在广州了、结婚了、孩子出世了、每天走路上班(不受堵车和失业之苦)、麻将赢钱了、网络游戏晋级了、股票暴涨了、职务调升了、工资加上了、读到一本好书、挣了一笔稿费、出版了一本新书、房子换大了、车子换新的了、小孩考出好成绩了、大学毕业后就业了、出国旅游了、体检没有“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了……等等,这些都是让我满心欢喜、微笑泛起的方方面面。
“悲”呢,它不是风,是刀,是铅。起初,它把你的心割得鲜血淋漓,等你们伤口复合了,它又变成了一块沉甸甸的铅,坠在那儿,任何时候一想起它,你便会感觉到它的压力。为什么人在悲伤的时候,走起路来,两条腿像灌了铅一样,迈不开步,说的就是过度的伤悲能够击垮一个正常人行动自如的本能。古人有“人生四悲”的说法:“寡妇携儿泣,将*被敌擒,失恩宫女面,落第举人心”;古人还有人生“三不幸”的说法,它的内容是“少年丧父,中年丧妻(夫),老年丧子”。其实,我认为这“三不幸”应该是人生的“大悲”。所以,除了“大悲”,人生还有“中悲”和“小悲”。
在近代,“大悲”的事件太多了,触目惊心,骇人听闻,举不胜举:南京大屠杀,32万中国同胞惨遭日寇生灵涂炭,江河染红,日月失色;科索沃战争,多百万人流离失所,0多名无辜贫民被误杀,抛尸荒野,血腥熏天,天悲地恸;伊拉克内战升级,超过10万人死亡,万人流离失所,人民生活在极度惊恐惶惑、无助之中……这些都是人间“大悲”,而最可恨的是,这些“大悲”却是“人祸”造成的。这些事例成了“人祸”留下的悲哀最直接铁证。
而“人祸”留下的“间接”或“隐形”的“大悲”还有许多不为世人所识所知,它们破坏地球、戕害生命的举动从来没有停止过,也不为人所知晓,这更是最悲哀、最致命的事情。例如:某些国家秘密研制培育毁灭性细菌、病*武器,企图一旦利益受损便对外开战,用病*武器瞬间将敌国从地球上抹去;还有个别国家秘密研制人体基因结构改造与嬗变的所谓“高科技产品”,其实就是摧毁人类于无形之中,将繁衍上万年的人类送上不归路……这是目前知道的,不知道的还有多少?!
比起“明悲”,这些“暗悲”更可怕,杀人于无形,毁国于无声,这不是人类自己制造的最大的悲哀还是什么?!另外,还有目前一些地方假食品、假药、假酒等假冒伪劣产品依然猖獗,土地变酸、水质变*、空气变坏、环境恶化,这些都是人为造成悲剧的根源。“大悲”被分解、演化成一个个“中悲”、“小悲”,“摊”在了老百姓头上、“分配”到了千家万户和子孙后代中;每日、每时都在戕害天下苍生,使一些地区的人民生活在提心吊胆、悲愁忧苦之中。
“人祸”惹出的悲剧本可避免,“天灾”惹出的悲剧却难料。年河南干旱,饿死上百万余人,人们易子而食,场面惨不忍睹;年河南又暴雨成灾,*河溃堤,8万人被洪水夺走了生命,数百村庄消失,千里无人烟;年唐山大地震,24万唐山市民在废墟中遇难,几百万人一夜之间失去家园,失去亲人;8年,汶川大地震,8万多刚刚解决温饱问题的百姓被大地瞬间吞噬,成千上万家庭只剩下孤零一人,成为“单亲”家庭……可见,老天并不体恤民情,具备大慈悲情怀,总喜欢把自己的野蛮、粗犷的力量滥觞和强加在人世间,造成人间悲剧不断迭加、重演,真是有失神明啊!
宇宙有洪荒,大地有悲情,凡人更是悲事不断。有时候“福不双至,祸不单行”,悲事在人生中还多次出现,让人伤心不断、哀痛不停。这样的事例太多了,就不举例了。
我常想,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究竟应该是人生的“大悲”还是“中悲”呢?!不好一概而论。在农村,八十岁以上老人去世,叫“红白喜事”,悲中带喜,说的是老人已高寿延年,驾鹤归西是件很正常的事情,近乎于喜,不必伤悲。当然,能够延年益寿、长命百岁,充分享受时下改革开放的红利和子孙乐趣,我认为更是喜事,也是福气。
人说,伤悲之时自然会流泪,但是喜极而泣也是经常发生的。我有个朋友,五十岁之前寻寻觅觅,一直没有找到真爱,五十岁结婚庆典上向新婚妻子表白时,嚎啕大哭,泪流满面,引得在座的来宾百感交集,唏嘘不已,一时不知所措,竟不知是去安慰他好还是大声嘲笑他好。这大概是一个普通人心底里发出的最真切的声音吧!悲情背后掩藏着无尽的欢喜,无论真哭与假哭,说明都藏着他的挚爱与未来幸福!
我认为,人生要做到喜而不张狂,悲而不颓废,那就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了。多做大家欢喜的事,不做大家伤悲的事,这又到了做人更高的一个境界。翻看古今中外历史典籍,大凡大德高僧、名人巨匠、伟人翘楚,都具有这样的境界和情怀。其实,凡人也可以追求到这种境界,惟心惟力修行而已。
喜与悲,走得近,是一对典型的冤家。但有时候,“悲”还有一个孪生兄弟,叫“怒”,“悲”到极致就很容易朝“怒”的方向发展了,这也是人生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常态。“怒”如飓风,有强大的破坏力,它来时,树倒屋塌;它走时,一片萧条。但是萧条的景象不是永久性。塌了的屋子,可以重建;倒了的树木,可以再植。过一段日子,便再也找不到飓风曾来的痕迹。故成语中有“喜怒无常”词语,依我看,“喜”可以“无常”,“怒”还是少些“无常”好,给“喜”尽量多挪出一些空间、让出一些时间,这样,每一个人的人生才会更尽兴,更妙不可言、丰富多彩。
☆作者简介:杨德振,工商硕士、中国散文作家、广东作家、酒店职业经理人、心智研究专家,已出版八部著作。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编辑:易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