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这个词,最近在国际新闻中频繁出现。一会苏格兰要脱英“独立公投”,一会顿巴斯地区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以及俄占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要举行入俄的全民公投。
全民公投显然不合理,也不合法(不然你们小区也可以投票成立个小国了),但大毛坚持去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前线战事不利,兵源吃紧。俄*府一直有承诺,非必要不派义务兵出国作战(在外打仗都是主动入伍的“合同兵”)。四地入俄了,即便国际上不承认,对国内也有个交代,可以解决部分的兵源问题。二是加大核威慑。俄*和乌东民兵组织现阶段还在用常规武器,“入俄公投”后乌*如果再打就算是攻击俄本土了。那俄方就有理由使用战术级核武器了。用不用是一回事,但是战事进一步升级的信号。
新瓶装旧酒
“独立公投”是个老梗。早在17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约翰·洛克(年-年)就在西方宪*思想中,提出过“民族自决权”的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凡尔赛的会议上,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十四点建议,主张在民主化和民族自决的基础上重建战后的欧洲新秩序。
英法把民族自决变成自己在中欧攫取利益的手段,只有协约国的盟国才有权利完全贯彻民族自决的原则,战败的俄国和罗马尼亚能有什么发言权?年3月,俄国发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沙皇专制制度崩溃,有多个少数民族的沙俄四分五裂。为改变当时的乱局,十月革命中吹响号角的革命导师列宁提出“民族自决”原则,要求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各民族纷纷建立苏维埃*权。
为什么不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社会主义共和国呢?当然是为了跨越国界,争取最大范围的联盟。年12月,按照列宁提出的“平等、自愿”原则,由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外高加索,在沙俄的废墟上建立起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民族自决权”好懂,但有个致命的缺点,易被人操控。年,西澳大利亚州独立公投,得到了66.2%(票)的比例支持脱离澳大利亚。但公投结果依然被英联邦议会给否决了。年,在偏袒土耳其的法国殖民者的运作下,叙利亚的港口城市亚历山大勒塔省公投加入土耳其。怕结果不满意,法国临时调集了大批土耳其人进入亚历山大勒塔省,注册并冒充当地选民投票,结果是可想而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国际社会终于达成共识,即在19世纪殖民主义扩张、明显具有掠夺资源、领土扩张及种族歧视的殖民地属下的,被殖民地人民具有独立权力(亚非拉很多国界就是这么独立出来的)。但在19世纪之前的老帝国,“民族自决权”被压缩为行*自治权。整个冷战时期,尽管国际间时有冲突,但两大阵营基本上是遵守上述原则的。
苏联是被“民族自决”打垮的吗?
绝对不是主因。大清这个农业国从国力衰退到溥仪退位,还苟延残喘了百来年。挺过二战的工业帝国苏联,怎么可能因民族矛盾在十年时间就土崩瓦解?靠的是金融战。
苏联建立之初,内部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基础薄弱。想快速工业化,只有从农业部门抽调资源。正是因为苏联太注重工业的发展,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造成了市场上的货物不够,货币不稳定。
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引发了第一次石油危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为打击以色列及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宣布石油禁运暂停出口。苏联恰好因六十年代在西伯利亚发现大油田赶上了好时候,造就了勃列日涅夫时代的繁荣。除了进口粮食,苏联开始大量进口设备,和美国强强对话。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上升至美国的80%,*事实力全面超越美国。
在经济危机冲击下,美国的收支平衡日益恶化。越战严重受挫,深陷战争泥潭。尼克松不得不调整全球的*事部署,收缩亚洲兵力,开始从越南撤*。美国急需一个苏联的邻居来牵制其扩张,就跑到中国搞联谊。在亚洲抽身后,美国腾出手促成了第四次中东战争,分化了阿拉伯联盟,把沙特从苏联阵营争取到自己身边。
苏联太过依赖巨额的石油收入,没有及时调整经济结构,粮食越发依赖进口。年,苏联进口谷物仅万吨。年,苏联进口的谷物竟达到了万吨,从一个能够自给自足的产粮国变成粮食进口国。苏联想满足国内粮食需要,首先要出口石油换汇(也就是美元),再用大量美元进口粮食。一旦油价下跌,苏联*府财*就面临入不敷出,没美元换粮的窘境。
年,戈尔巴乔夫撤消了哈萨克一把手的职务,换了个俄罗斯人上台。加盟国的老百姓不干了,走上街头游行,结果遭到武装镇压,酿成流血冲突,这就是“阿拉木图事件”。
加盟共和国乱了,苏联高层也不去管,反而“活稀泥”。戈尔巴乔夫搞了个“族际关系民主化”,各民族你们各管各的吧,结果这更助涨了民族争端和矛盾。据资料统计,年,苏联多个城市和地区,发生了示威、游行及骚乱、冲突事件就达多次,参与者有多万人。在这些事件中,有超过60%的与民族问题有关。
西方国家把波罗的三国作为突破口。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是二战后加入苏联的。这些国家历史上被俄罗斯帝国统治过,所以苏联说是加盟,西方国家不承认,说是被占领。在西方国家的挑动下,波罗的海三国的民族分裂势力相当活跃,不断制造事件,游行示威。
年是苏联最为悲伤的一年,美苏攻守之势开始逆转。为获得西方的贷款进口粮食维持国民经济运转,苏联开始按照西方的要求进行改革,大规模收缩自己的势力范围。戈尔巴乔夫放弃了支持已久的伊拉克,同意东西德统一,甚至同意德国留在北约阵营。
苏联的主体民族俄罗斯联邦对苏联现状也极为不满。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享有信贷、免缴利润、减免税收和财*补贴等优惠。有人算了一下,俄罗斯每年要倒贴多亿卢布,可生活水平却直线下降,农村贫困。加盟共和国都在抱怨,我们跟着大哥就是要过好日子的,现在穷的饭都吃不饱,还不如自己单过。
年3月11日,立陶宛宣布脱离苏联独立,苏联不予承认;但戈尔巴乔夫在4月10日一次公开谈话中表态:“应该让各共和国的主权变为现实.....年6月12日,俄罗斯联邦通过主权宣言(这天被定为俄罗斯的独立日)。
年3月27日,戈尔巴乔夫在全苏进行全民公投,76.4%的苏联公民赞同继续保留苏联,但波罗的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亚美尼亚、格鲁吉亚、摩尔多瓦等抵制了该公投。戈尔巴乔夫也没有利用公投结果抵制分裂。年4月,格鲁吉亚宣告独立,戈尔巴乔夫继续听之任之。年6月12日,叶利钦高票当选俄罗斯总统。“8.19”事件后,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职务,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
各加盟共和国随之全部宣布独立:
8月,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乌克兰、白俄罗斯、摩尔多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吉尔吉斯相继独立;
9月,苏联宣布承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独立;当月,塔吉克、亚美尼亚独立;
10月,土库曼独立;
12月,哈萨克宣布独立;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苏联历史终结。显而易见,并不是列宁当年的“民族自决”决定错了,而是后人未能全面理解和贯彻执行好民族平等的思想,导致了民族矛盾不断激化。
变了味的“独立公投”
当华沙集团与苏联瓦解,“独立公投”成为西方国家干预别国内*的一个工具。看看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自治省。年初,南联盟总统米洛舍维奇强硬拒绝了美国特使对自己国家内*的“调解”,坚决反对北约部队“维和”,结果被整整炸了78天。年,科索沃自己搞了个独立公投,并高票通过。以美英法为首的西方国家,随即承认了这个结果,在塞尔维亚的悲愤地反对和抗议声中,彼此建立了大使级的外交关系。这一下破坏了国际共识和国际法规定,造成了一个恶劣的先例。
俄罗斯也不含糊,年先是促成了乌克兰克里米亚地区的独立,接着又将该地区纳入俄罗斯的领土范围。西方国家马上换了副嘴脸,愤慨地指责俄罗斯非法入侵,并对俄罗斯予以经济制裁。
目前,世界上共有个主权国家(个联合国会员国,2个联合国观察员国(巴勒斯坦,梵蒂冈),2个未加入联合国(库克群岛,纽埃)。那有多少个民族呢?少说上万个民族吧。如果每个民族都建立一个国家,那还不乱套了。如果可行的话,建议先从灯塔国试点。
即便一人一票都选赞成,也不代表结果合情合理。例如在20世纪初的美西战争,波多黎各同菲律宾和古巴一道被转手,成了美国的殖民地。现在,波多黎各嫣然是美国的“海外属地”,岛上居民拥有除美国总统投票权外的几乎美国公民的权益。本世纪以来,波多黎各曾先后搞过三回全民公投,每次都以超过90%压倒性的票数,赞同成为美利坚的第51个州。而美国国会则无一例外地,否决波多黎各的公投结果。
打破头要抢,说明有利可图。白送都不要,说明价值过小。国际法与霸权都无法实现永久的和平:国际法本身缺乏足够的权威和威慑力,而霸权则总是会面临挑战和转移。战争总会在某个节点爆发,撕碎一切对于普遍和平的畅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