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斯拉夫是一个语系概念而不是民族概念。罗马帝国时期称斯拉夫人、日耳曼人和凯尔特人为欧洲三大蛮族。公元5~6世纪在由匈奴西迁引发的亚欧民族大迁徙过程中斯拉夫人逐渐分化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和南斯拉夫三大分支。东斯拉夫人逐渐繁衍出俄罗斯、白罗斯和乌克兰三大支系;西斯拉夫人逐渐繁衍出波兰、捷克和斯洛伐克三大支系;而南斯拉夫人则分化出了数量最多的支系:塞尔维亚人、黑山人、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波斯尼亚人、马其顿人和保加利亚人。
在漫长的岁月长河里南斯拉夫各族系有着各自不同的发展历史,事实上在古代是从来不曾存在过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人的国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地与塞尔维亚王国联合组成了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从年起南斯拉夫王国遭纳粹德国侵略并被肢解,直到年才在以铁托为核心的南斯拉夫共产*领导下建立了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年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如果我们现在要说昔日的南斯拉夫有多强大一般是指其最辉煌的年代——铁托时期(年-年)。铁托时代南斯拉夫的强大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南斯拉夫是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基本靠自身力量实现解放的,而不像其他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依赖苏联的力量;正因为南斯拉夫是依靠自身力量解放的,所以没完全照搬苏联的*治经济模式;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南斯拉夫在外交上并没向苏联一边倒。
年7月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印度总理尼赫鲁发表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提出了在当时美苏冷战的世界格局之下广大中小国家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策。这就是不结盟运动的最初滥觞。年第15届联合国大会上这三位领袖又与印尼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在纽约会晤磋商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股*治势力。年9月首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
有25个国家的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南斯拉夫由此成为不结盟运动的领导者之一。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铁托和纳赛尔、尼赫鲁并称国际不结盟运动中的“三剑客”。当时世界正处于美、苏冷战的格局之下,与此同时帝国主义列强构筑的殖民体系自二战结束后就日渐坍塌,在广大的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系列新兴国家。这些新兴国家出于维护本国*治独立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不愿卷入到美、苏两大阵营的对决之中,于是强调独立自主的不结盟运动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兴起。
南斯拉夫通过参与不结盟运动顺应了世界人民追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发展潮流,由此迎合了当时国际上普遍存在的独立自主的民族主义情绪,从而极大提升了自己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在广大的第三世界树立起极高的威望。南斯拉夫尽管是社会主义国家,但在外交路线上并没向苏联一边倒,而是始终致力于发展独立自主的外交。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面对南斯拉夫独立自主的不结盟*策也都选择了予以尊重,南斯拉夫也一直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下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保持着外交联系。
70年代的南斯拉夫每年都会迎来分别来自于西方阵营和苏东阵营的多万游客,这不仅为南斯拉夫带来了可观的旅游业收入,也是其文化影响力的体现。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于制衡苏联的战略考虑给予了南斯拉夫巨额的经济援助。南斯拉夫自年从纳粹的统治下解放起用20年左右的时间实现了高度工业化,到70年代南斯拉夫的人均GDP超过了其他所有社会主义国家,大致与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中的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处于同一水平。
70年代的南斯拉夫已实现了36%的汽车保有量。这意味着如果照一个家庭3口人计算的话,那么几乎南斯拉夫的每个家庭都拥有自己的汽车。早在60年代南斯拉夫的电视普及率就已达到50%,也就是说南斯拉夫几乎一半的家庭在60年代就已拥有了电视,到了70年代南斯拉夫的电视普及率已达到70%,与此同时大约每2个南斯拉夫家庭中就会有一个拥有自己的冰箱。所有7到15周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年到年南斯拉夫经济的平均年增速超过8.5%,60到80年代平均也在6%上下。
也许这么说使人缺乏直观的概率,那么我们不妨进行一下对比:年包括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俄罗斯、韩国等在内的30个主要经济大国的经济增速最高的为8%、最低的只有0.1%。这样一对比应该能看出南斯拉夫的经济增速是怎样的概念了。经济的发展推动南斯拉夫的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普遍将西方国家的电影和书籍视为洪水猛兽,然而南斯拉夫率先允许允许引进那些不违反南斯拉夫法律规定的西方电影和书籍。
当时好莱坞的大片只要一上映就能很快在南斯拉夫收看到。这和我们今天已没太大区别,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却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出国旅游对当时的南斯拉夫人也不是什么稀奇事,无论是去苏东阵营的国家、西方阵营的国家或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没太多的刻意限制。当时南斯拉夫红星队和游击者队长期称雄欧洲足坛,与此同时南斯拉夫的篮球水平也仅次于美国。铁托凭借当时南斯拉夫相对良好的经济基础推行免费教育和医疗,养老保障也落到了实处。
南斯拉夫毕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尽管南斯拉夫一直致力于同西方国家发展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南斯拉夫倒向了西方阵营。秉承独立自主外交原则的南斯拉夫同时也与广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外交关系:年铁托访华使中国*府和人民见识到了当时南斯拉夫的繁荣富裕程度。当时南斯拉夫满大街都能见到高楼大厦、穿着华丽的男男女女以及川流不息的汽车。与此同时南斯拉夫*府为民众提供免费的教育、免费的医疗、免费的公共交通以及免费的住房。
可以说当时的南斯拉夫人的生活水平不仅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是出类拔萃的,也已基本接近于希腊、葡萄牙、西班牙等西方发达国家中的次级国家。当时的南斯拉夫包括如今的塞尔维亚、黑山、北马其顿、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国,国土面积大约22万平方公里,截至解体前夕的年南斯拉夫人口已达到万人。南斯拉夫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几乎唯一靠自己的力量打败纳粹德国的国家,在战后南斯拉夫一度打造了一支近百万人规模的*队,同时还拥有万左右的预备役部队。
战后的南斯拉夫人民*是欧洲第四大*队和第三大陆*。这支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以致于连当时的苏联也对南斯拉夫忌惮三分,而欧美国家则将南斯拉夫誉为“巴尔干之虎”。拥有多辆坦克、多辆反坦克自行炮、辆各型装甲车、各种火炮上万门的南斯拉夫陆*直到上世纪90年代仍被视为“欧洲最强的地面武装力量”之一。南斯拉夫海*在巅峰时期拥有1万名官兵和80艘各型舰艇,还拥有自主生产的潜艇;空*拥有3.2万官兵和多架固定翼飞机、多架直升机。
不过看似强大的南斯拉夫也潜伏着隐患:正如我在全文一开始所说的南斯拉夫并不是指某个具体的民族。所谓斯拉夫人是对民族语言属于斯拉夫语族的民族的统称,具体分为东斯拉夫、西斯拉夫、南斯拉夫三大支系。东斯拉夫包括俄罗斯、乌克兰、白罗斯等民族;西斯拉夫则包括波兰、捷克等民族;所谓“南斯拉夫人”则是指生活在南部的斯拉夫人。南斯拉夫并不是一个统一的民族,而是对所有南部斯拉夫族系的统称。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等民族均涵盖在南斯拉夫这一概念范围之内。
这其中作为主体民族的塞尔维亚族无论在人口数量上或是*治经济实力上都只有相对优势,但却并不具备比其他民族加起来更大的绝对优势。当然南斯拉夫各族系之间尽管在语言、宗教、文化等各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性,但在长期的交流融合过程中这种差异性其实在逐渐缩小的,真正最大的问题还是在于国内各族系缺乏统一的国家心理认同: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奉天主教,而波黑地区生活着大量穆斯林,这些民族都和塞尔维亚的东正教信徒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铁托执*时期为平衡各加盟国的诉求就有意识地给予加盟共和国更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极力打压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铁托的本意当然是想尽可能维护南斯拉夫的民族团结,然而这也在无形中削弱了国家的向心力。铁托为了淡化各族系之间的分歧就用统一的红色意识形态认同取代原来的各民族心理认同。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使红色意识形态在东欧国家迅速退潮。这对其他东欧国家而言是意识形态和*治体制的转型,然而在南斯拉夫意味着维系国内各民族统一的纽带被切断了。
南斯拉夫各加盟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并不均衡: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基本接近于西欧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黑山、马其顿等地的经济水平几乎在整个欧洲处于奠定的水平。长期以来相对富裕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这两个加盟共和国对需要支持一帮穷亲戚就心存不满。苏东剧变后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更加试图向西方靠拢,从而使自己得以分享欧洲一体化进程带来的红利。民族矛盾与现实的经济利益纠葛在一起使南斯拉夫内部各族系之间的冲突愈演愈烈。
冷战时期南斯拉夫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与西方阵营关系最好的,然而这毕竟只是相对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而言的。事实上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南斯拉夫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一直存在意识形态和地缘利益上的矛盾,只不过在冷战时期西方阵营出于遏制苏联这一主要战略对手的目标才刻意与独立自主的南斯拉夫保持相对良好的外交关系。不过南斯拉夫与西方国家的矛盾并未消失,只是在冷战环境下被掩盖而已。苏联解体后乌克兰等加盟共和国独立,苏联势力已全面退出巴尔干半岛。
这时南斯拉夫已不再具有遏制俄罗斯南下的战略意义,这时南斯拉夫与西方阵营的意识形态和地缘利益纠葛就充分暴露出来了。西方国家开始不失时机地干涉南斯拉夫内部各族系的冲突,从而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这一系列冲突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南斯拉夫的解体: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两个加盟共和国脱离南斯拉夫联邦宣布独立。10月15日波黑宣布独立。11月20日马其顿宣布独立。6个加盟国中只剩下塞尔维亚与黑山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作为南斯拉夫的延续继续存在。
然而局势并未就此平息下来:在南斯拉夫解体的过程中以阿尔巴尼亚族人口为主的科索沃自治省也爆发了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年科索沃阿族学生举行大规模游行示威并导致流血冲突,然而阿族人的民族主义运动被当时的南斯拉夫中央*府成功压制。南斯拉夫在压制了科索沃的民族主义运动后取消了科索沃的自治省地位,这更激起了当地阿族人的对立情绪。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科索沃的阿族人也在这时自行组织了公民投票并宣布科索沃是一个共和国。
从90年代中期开始科索沃的阿族游击队就以塞族**人物及设施为目标进行游击战。年3月南联盟*队开始协助当地警察对阿族游击队采取*事行动。年以后科索沃地区不断发生武装冲突事件,伤亡人员日趋增多,约30万人沦为难民。正致力于向东欧扩张的北约和欧盟将南联盟视为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不受西方国家控制的地区小霸主,于是欧盟和北约将科索沃问题视为是打击南联盟的有力工具。从年3月24日起北约就开始持续轰炸南联盟。
在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方面占据绝对优势的北约对南斯拉夫联盟的轰炸造成了1人死亡,0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的游客和30%的广播电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计达0亿美元。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作为塞尔维亚自治省的科索沃实际上成为了一个事实上独立的*治实体。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国家联盟,从此“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国家的名字不复存在。
6年6月3日黑山宣布从国家联盟中独立,塞尔维亚由此成为了一个面积不过8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万的内陆小国。这时事实上已成为一个独立*治实体的科索沃仍被国际社会仍普遍公认为塞尔维亚领土。8年2月17日科索沃通过独立宣言,正式宣布脱离塞尔维亚。目前科索沃的独立已获得全世界两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个承认,但由于在不承认的国家里有中国和俄罗斯这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目前联合国并不承认科索沃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