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战争始终是人类历史“客厅里的大象”,人们不能无视,而应该观察研究与应对,厘清战争与武装冲突的区别,明确战争是集团间有组织暴力对抗的核心特征,知晓战争受国际战争法约束。本文作者回顾人类一万多年的战争历史,指出当前战争机械化未竟、信息化正酣、智能化已启,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透过铁血感悟文明兴亡,探索战争对会计发展的相互影响,探求战争的未来发展方向。期望让铸剑为犁、永不再战的理念深植人心,让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理念践行人间。本文为系列第二篇。
战争与会计简读
——*事战争史系列图书读书心得(中)
行*七期李旭鸿
三、字字滴血:人类战争史的简要回顾
在不同的文明阶段和社会文化中,战争逻辑各不相同,战争犹如一幅幅绚丽的挂毯,勾勒出文明演化的历程。中国是人类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古代文明的中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浓重的战争史[1]。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几千年无休无止的战争,这其中对外抵抗外夷入侵的战争,要远远低于内战的数量。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最早的战争,是上古时代的阪泉之战,即*帝炎帝大战蚩尤(《史记》)。[2]
战争的发生发展经历了久远的历史过程。人类在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已出现原始形态的部落与部落之间的战争。[3]战争的组织由氏族部落全体成年男子组成,作战武器是生产活动中使用的石制、木制、骨制工具,即所谓“以石为兵”,“弦木为弧,剡木为矢”。进入父系氏族时期,战争越来越多地嬗变为掠夺土地、财物和奴隶的手段。战争伴随着国家的形成与完备得到了发展。
奴隶社会进行战争的*队主要有车兵和步兵,后期出现了水*。*队成员来自于贵族和平民的子弟,奴隶只能充作*中杂役。武器为冷兵器,早期有木石的,后来以铜制兵器为主。战争样式主要是车战和步战,也有水战或海战。野战主要是敌对双方组成密集阵形,依靠冲杀格斗决定胜负。筑城技术在战争中得到一定发展,城池、关隘要塞的攻防作战已相当普遍。中国商代的甲骨文已有较多战争活动的记载。西周及春秋时期的古籍《尚书》《周易》《诗经》《**》《*志》《左传》等都记述了战争活动,提出了一些反映战争规律的理论。特别是孙武所著的《孙子》,提出了许多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驾驭战争的理论原则,被后人誉为“兵学圣典”。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一些历史著作,记载了希波战争[4]、伯罗奔尼撒战争[5]、亚历山大东征[6]等战争情况,蕴涵着一定的战争理论。
封建社会的战争规模已有很大发展,这既是社会经济和人口发展的结果,同时还与兵源的扩大有关。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同时还存在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及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发展便导致了这一时期的各种战争。*队的构成有陆*和水*(海*),陆*中除车兵被逐步取代外,主要是步兵和骑兵,骑兵在战争中常起重要的作用。铁制冷兵器长期是*队的基本装备。10世纪中国将火药应用于*事以后,战争即进入了火器与冷兵器并用的时代。作战方式主要有围绕攻城掠地或守疆卫土而进行的骑战和步战,快速机动、远程奔袭、迂回包围等战法都有很大发展。筑城守备、攻城技术战术及工程部队也都有所发展。中国封建社会战争频仍,积累了丰富的战争经验,推动了战争理论的繁荣。兵学著作《吴子》《孙膑兵法》《尉缭子》《司马法》《六韬》《*石公三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等,重点阐述战争观、战争指导法则及战争力量建设,提出了许多有重要价值的理论观点,丰富和发展了战争理论。中世纪欧洲的战争理论著作为数不多,《将略》[7]和《战争艺术》[8]内容涉及战争力量建设、编成及战法运用等。
17世纪的中叶以来,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和发展,加速了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事技术的进步,为战争的发展变化提供了必要条件。铁路、轮船的出现,增强了*队的后勤补给和机动能力;枪炮等武器装备的不断改进,增大了射程和毁伤力;装甲列车、装甲战舰的出现和工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队作战能力的增强。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义务兵役制,采用正规的*、师、旅、团、营、连编制,制定统一的操典、教范和号令,建立起庞大的陆*和海*。陆*中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和辎重兵等。*队还建立了各级司令部和总参谋部。海*由舰队、基地、陆战队组成独立进行海上作战的体系,蒸汽铁甲舰逐步取代木帆船,并开始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线膛火炮。战争形态由此演变为热兵器战争。一些战略家从不同侧面对战争力量建设和运用进行了阐述,初步探索了新的战争理论,并在着重总结拿破仑战争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战争理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9]和第二次世界大战[10]的规模、强度和影响,在世界战争史上是空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不但使用了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舰等现代武器装备,还首次使用了导弹、原子弹和雷达技术。战争从热兵器战争发展到机械化战争。战争空间由陆地、海洋扩大到空中,大规模的战争包括了一系列战役行动,协同作战成为基本的作战样式,战争的破坏性、残酷性空前增大,战争理论也获得了长足发展,出现了空中战争论、机械化战争论以及总体战、闪击战等新的战争理论。
二战之后,形成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相互对抗的“冷战”国际战略格局。两大*治*事集团的对抗与争夺,使人类社会笼罩在世界大战乃至核战争的阴影下。世界大战、核战争虽未发生,但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不时发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与工业时代的大规模和集约化生产方式相适应,战争形态仍表现为机械化战争,但火力战的强度、机动战的速度、攻坚战的能力等都较第二次世界大战有了明显提高,战争的立体性、总体性和破坏性等有了很大增强。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新技术革命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计算机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天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海洋技术等愈来愈广泛地运用于*事领域,推动着战争形态新的演变。战争空间由陆地、海洋、空中向外层空间、电磁领域延伸和发展,制陆权、制海权、制空权、制信息权和制天权交互为用,空地海天一体的机动战、电子-火力瘫痪战、海空封锁战、特种作战、精确作战等成为主要作战方式。这些特点集中地反映在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显示出战争已由机械化战争开始向信息化战争过渡和嬗变。在战争理论上,一些*事大国提出了核战争理论、特种战争理论、低强度冲突理论、高技术局部战争理论、信息化战争理论等,代表作有H.A.基辛格的《核武器与对外*策》、D.O.格雷厄姆的《高边疆――新的国家战略》、V.D.索科洛夫斯基的《*事战略》等。
21世纪以来,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事革命加速推进,人工智能作为极为重要的颠覆性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加速跃升。战争机械化未竟、信息化正酣、智能化已启,*队现代化在高度机械化、信息化基础上进一步向智能化演进,并凸显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态势。
人类战争史表明,战争对个体生命、个人命运、家庭悲欢以及人类安危、民族兴衰、国家存亡、社会进步与倒退产生直接的重要影响。
四、看到落泪:人类文明、人类未来与战争
忽然想起,年7月15日傍晚,看到西边的晚霞形状酷似坦克,当时我拍照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