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头图来自《英才》杂志,摄影师:孟杰
一代枭雄曹操曾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他不是枭雄,却是时代的佼佼者。在而立之年,驰骋千里,古稀之际,迎难而上。
4月18日晚上,一张老人拖着行李箱,在机场稳步行走的照片,在中兴通讯新老员工的朋友圈疯传。
老人后面跟着中兴通讯董事长殷一民和总裁赵先明。
有员工发文称: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老爷子临危受命,再次踏上征程。
老爷子不是路人甲,他是正处于“科技LZ”风口的中兴通讯创始人:候为贵。是他一手带大了中兴通讯,2年前刚宣布退休,2年后再度出征。
也许,不是这场突如其来的危机,这个76岁的老人还在家含饴弄孙,怡享天伦。
能被企业和国家临危受命的老爷子究竟有什么能力?
名副其实老大哥,要赚最难赚的钱
在创一代圈子里,侯为贵有足够撼动大地的力量,因其低调也颇为受人敬重。他比联想的柳传志、长虹的倪润峰大两岁,比华为的任正非、万向的鲁冠球大3岁,比海尔的张瑞敏大7岁,比TCL的李东生大15岁的企业家,毫无疑问是中国第一代企业群体中知名度最低的“老大哥”。
年之前,侯为贵还是西安一所中专学校的教师。文革后,侯为贵所在的学校转为企业,也就是航天部设在西安的厂。当时美国IC产业刚刚启动,时任航天部副部长的钱学森要求厂做IC(半导体)产业。此后,人民教师侯为贵成了技术科长侯为贵,负责引进技术和设备。
从此侯为贵的人生路线就再也和厂分不开,一位厂的老领导说,如果侯为贵继续在厂做下去,到顶也就是一个副厂长。
人生的岔路口,每一个选择都是一种归宿。年,侯为贵到美国出差,被中美技术的巨大差距所震撼。回来就说服领导,4年后在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深圳,成立了中兴半导体有限公司。
公司到年,销售近亿元,利润多万元。俗话说共患难容易,同富贵难。钱赚多了,股东之间为了股权分红闹得不可开交。这个巨大矛盾就像一颗*瘤,随时威胁到中兴的未来。为了一劳永逸解决问题,侯为贵推动了两次重组,最终将中兴通讯定为:国有控股,授权民营的混合经济模式。
多年来,在侯为贵的掌控之下,中兴躲避了许多发展陷阱,避免跳进巨龙、大唐等国企的老路子。通过持续优化公司管理架构,以保证中兴的良性成长。小灵通一战后,业绩一路高速增长。年中兴营收达到顶点,营业收入为.54亿元人民币。
侯为贵在一次采访中笑称“在信息高速公路基础设施建设中,真正干活的是我们,软硬件服务、核心的东西都在我们这里,但有人赚钱容易,有人赚钱难一点,我想这就是命不同吧。”他相信,通信设备与服务有着更高的技术门槛,也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而这些价值在更长的时间考量中会越发显现出来。
头狼和儒牛的死磕,不眠不休
当初刚到深圳的侯为贵碰到小自己三岁的任正非,一个是铁血*人,一个是技术宅男,一个民营,一个国有,一个为团队注入“狼性”基因,一个为企业植入“孺牛”文化……二人曾惺惺相惜,如今却渐行渐远……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这两家企业先后在深圳创业,发展。又先后走出国门,巩固行业地位,行业地位一度旗鼓相当。
任正非一度让侯为贵觉得,“不能理解。”
而侯为贵让任正非,“非常上火”。
侯为贵是一个温和不善言辞的人。他是国企工程师出身,信仰技术,也依赖技术。
任正非则要强势得多,他信仰专利,信仰销售,或者说他只信仰结果,一派*人作风。
这两个年龄相仿,风格迥异的人,从企业创始地深圳开始较量,一路较量到全国,最后较量到全球市场。
两家的竞争手段里,互相诉讼,互相举报,互相骗对方,都是家常便饭。
华为以销售起家,后重技术研发和专利,前者是中兴通讯的弱势,后者却同样是中兴通讯的强势。工程师出身的侯为贵更懂得技术专利的重要性。于是,双方也展开过技术专利之战,在通讯企业中,这两家都是名符其实的专利控。
侯为贵为了抵抗华为,给中兴通讯制定了在价格上“一定要比华为低”的原则。这让华为在海外也栽了不少跟头。
中兴的内部员工都觉得侯为贵是个好人,在任30年只免过三位高管,据说其中两位还被送到美国学习。回国后,侯为贵给他们安排了新的工作。
而华为实行的是巧妙利用人性的激励形式,突显狼性文化,这样的制度使得华为厚积薄发,后来者居上。
中兴通讯和华为在年,销售额差距达到历史最低。之后,华为每年都在扩大这一差距。这里有一张五大通信厂商和年业务收入排名的对比图可参考。
16年第一财经曾采访一名曾在中兴任职多年的离职老员工,他称:中兴在、年的时候有一个转型,当时中兴做小灵通特别成功,超过了UT斯达康,小灵通一下子把公司给救活了,从那时起中兴才开始做手机。
当时中兴靠着小灵通业务赚得盆满钵满,令华为羡慕不已。但此前任正非就判断小灵通这项技术比较落伍,不出5年就会被淘汰。所以才放弃了这个业务。
在《商界》的一篇报道中,一位华为的在职高管透露了当年一项海外竞争的内幕:
年,在印度MTNL公司的一次竞标中,华为和中兴通讯分别通过印度本地合作伙伴同时参与了项目竞争。几天角逐,所有参与竞标的公司中,中兴通讯排在第二位,华为殿后,中兴通讯夺标几乎毫无悬念。最后,MTNL却出人意料地弃中兴通讯选华为。
对于这个结果,侯为贵心里很不服气,他很快找到了反击点。在MTNL的标书中有这样一行字:参与本次工程竞标的企业必须具有在世界任一地方至少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方能参与竞标。
这是这么一个小细节,让侯为贵找到了突破口,因为华为根本没有20万线CDMA设备供应记录。侯为贵马上派人准备了一份投标统计资料,并明确标注华为不具备相关条件,意欲把华为到手的订单再抢回来。
虽然最终中兴还是没有竞标成功,但因着侯为贵的资料,投标方再次审核了华为,这搞得任正非“非常上火”。
因果轮回,今日果昨日种!
侯为贵一直是中兴通讯的灵*人物。把一个一穷二白默默无闻的企业做到了全球通信厂商第四位的好成绩。目前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上市公司。
表面上,中兴通讯可谓国之“栋梁”。走出国外也是代表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
暗地里,中兴通讯可谓外强中干。其核心的高端芯片65%以上都依赖美国进口。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美国人哪天不高兴了,一句不卖了,中兴就完了。要知道中兴的核心产品,从手机到基站,从交换机到路由器,对美国芯片依赖很强。如果这次侯为贵未能力挽狂澜,中兴用完了目前的存货,很快将面临无米下锅的危机。别说七年,一年都扛不住。
那么,当时作为中兴的掌门人,会没想到这个巨大漏洞?不可能!
狡兔尚且三窟,常人都能考虑到的他绝对不可能漏掉。
时光倒退到十八年前,当时的中兴正和国家开发投资公司建立中兴集成电路,在全亚洲最先开始3G手机基带芯片研发。可以说,侯为贵的眼光十分*辣,那么早的时候就看准并布局。比他的小弟华为海思还要领先。
但当过老师的侯为贵是个四平八稳的性格,不太喜欢冒险。而中兴的文化也不太支持试错成本,这点跟我们同样当过老师的马云爸爸倒是英雄所见不同。最后侯为贵选择了放弃,团队解散,很多人去了华为海思。
这个决定直接让中兴通讯的脖子上随时随地架着一把“砍头刀”。
那时侯为贵还“太年轻”,不知道上帝给予他的决定早已在暗地里标好价格。当时的放弃造成了现在的断粮困境。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倚
哲学教会我们要辩证看待事物,一个硬币总是有正反面的。对于美国封杀中兴事件,小编认为今天的这个“芯”痛,痛得值得。这样才能倒逼中兴通讯快速自救。
早在年,侯为贵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企业的核心短板在哪儿。“我们前几年出现了一些决策错误,延缓了手机芯片的发展,手机事业部不愿意用自己的芯片,用高通或者MTK的,所以自己的芯片断掉了,几年后再补难度大,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
一万个想法不如一个做法。芯片能力不是说一两年就能提升很快,需要逐步积累提升。我们不能因为这次危机就否认中兴通讯的实力。同时,我们也对他保持信心。希望侯为贵能用儒将气质来个完美谈判,中兴通讯能借这次危机华丽转身。
因为芯片的自研能力太重要了,于国于民意义太重大。就如局座张绍忠所言:
年海湾战争是计算机芯片对钢铁大炮的战争!在指甲盖儿大小的芯片面前,昔日的陆地之王和战争之神一败涂地!
年科索沃战争是第一场信息化战争,美国打了78天一个人没死,完胜!
年伊拉克战争,是美*完成*事革命后的一次实战验证,从此美*完成从机械化向信息化的转型,成为世界上第一支数字化*队。
这次吊打叙利亚,战机*舰都未进入叙领空领海,枚导弹却精准打击。
没有芯片字节不会跳动,网络不会链接,雷达通信都变成眼瞎耳聋,机械化装备失控后也将变得腿脚不灵。信息化战争实际上就是芯片战争。
任何国家、行业、企业都不会长盛不衰,起起伏伏又生生不息才是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荣俱荣,一损俱陨,你觉得侯为贵能谈判成功,解救中兴通讯的困境吗?
-END-
参考来源:《商界》杂志、《商业人物》杂志、《英才》杂志、《南方都市报》、虎嗅网、21世纪经济报道、AI财经社、局座绍忠微博、金错刀。
以下是你可能感兴趣的财经文章:
1、中兴通讯惨遭禁令,阿里突入:自主研发比超传统四十倍(附股)
2、中美芯片的差距有多大...看完工作10年的工程师的评价,全明白了!
3、“数字中国”大风口!帮你分清“真龙头”和“炒概念”!
4、起底鸿茅药酒:光头大哥和他打造的神药天王
5、万科“传奇”股东刘元生:坚守28年浮盈超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