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虽然已经迎来新的时期新的阶段,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她承载的却是血腥的冲突,时代的变革,秩序的垮塌。在这里不仅有当地人民的血与泪,也有世界上其他地区的伤痛,同时也是世界政治博弈的斗兽场,在这场厮杀中,到处都是残垣断壁,支离破碎,却也使一些疯狂的野心家成就出一个无比强大的威慑力量,使他为以后的干预与控制提供出一套方案,而这个地方就是我们都不太陌生的——科索沃。
年一代政治强人铁托去世后,以独立为目标的科索沃民族主义运动逐步兴起,并得到阿尔巴尼亚的支持,阿尔巴尼亚族与塞族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铁托当政时期对南斯拉夫的主体民族塞尔维亚族采取了打压政策。年,全南人口中自认塞尔维亚人的占42.1%,到年则降为36.3%。对于主体民族的打击政策使得国家凝聚力大为下降,为后来南斯拉夫解体埋下了伏笔。
年,南联盟政府指责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造成大量平民和警察伤亡,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对南联盟制裁。并在当时美国联合北约成员国开始准备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
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对南联盟的军事基地,医院,桥梁,民宅进行打击。其中在当年5月8日,北约空袭部队五枚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6月,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美国为首的北约凭借占绝对优势的空中力量和高技术武器,对南斯拉夫联盟的军事目标和基础设施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造成了人死亡,人受伤,12条铁路被毁,50架桥梁被炸,20所医院被毁,40%油库和30%的广播电视台受到破坏,经济损失总共达亿美元。
科索沃危机的发展使代顿协议后力图控制巴尔干局势的美国等西方国家感到不安,它们不能容许南联盟的行为干扰冷战后世界新格局的构建,同时它们也图谋借这一危机的处理排除东南欧地区最后一个被西方体系视为异己的米洛舍维奇政权。
在这一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欧洲推行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全面扩张战略,与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国家统一的巴尔干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形成了尖锐的战略冲突。随着南联盟内部科索沃独立问题的出现,西方国家借机大举介入,导致双方矛盾全面激化。南联盟坚持反对多国部队进驻科索沃,同时反对北约支持该地区阿族分裂势力独立和干涉南联盟内政,但遭到北约的拒绝。
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高新技术产业革命蓬勃兴起,世界各种力量加速重组,多极化得到新的发展,但美国的“一超”地位尚未受到动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战略失衡加大,干涉与反干涉的矛盾更加突出。世界军事领域发生着深刻变革,发达国家从中获取的军事优势已成为其推行强权政治的重要手段。
年,南斯拉夫前领导人米洛舍维奇、米兰·巴比奇、米兰·马尔蒂奇、沃伊斯拉夫·舍舍利等被引渡到荷兰海牙前南斯拉夫问题国际刑事法庭受审。为了让巴尔干半岛继续分裂,欧盟促成塞尔维亚和黑山建立松散的国家共同体。年3月,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接受审判时,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科索沃战争表明,世界多极化进程面临严峻挑战,但向多极过渡的大趋势并未逆转;大国力量对比严重失衡,但美国恃强独霸仍力不从心;联合国的地位受到严重挑战,但联合国仍是当今世界不可或缺的国际安全机制组织;国际法准则受到美国“新干涉主义”的严重践踏。在现下的国际乱局中美国的身影无处不在,而他在科索沃那路所得到体现到的,也将会是他以后向全球推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