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俄罗斯而言,堪称是“耻辱”的一天。
当地时间6月5日,据塞尔维亚《晚间消息报》报道,保加利亚、北马其顿和黑山的领导人表示,禁止俄外长拉夫罗夫的飞机经过这3国的领空。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有预谋、有针对性,且极具羞辱性的“反俄”事件。
需要指出的是,俄外交部早在6月3日就发布消息称,拉夫罗夫将于6月6日至7日访问塞尔维亚,并和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举行会晤。
可彼时并没有国家“无事生非”,偏偏在拉夫罗夫准备动身前,这3个紧邻着塞尔维亚的国家才先后对其关闭领空,难道不是蓄谋已久吗?
此外,由于欧洲多国在俄乌冲突爆发后与俄相互关闭领空,俄方暂时没有前往塞尔维亚的稳妥方式,因此明后两天的俄塞高层线下会晤,或将被迫改为线上会晤。
但众所周知,外交无小事,“面对面”会晤远比视频对话更坦诚、更具创造性,也更有机会达成建设性共识。
可惜的是,这个深化俄塞两国关系的机会,被粗暴地破坏了。
事情发生后,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开启了“嘲讽模式”,指责欧盟正在用“铁幕”包围俄罗斯。
她的原话是:“你们的错误在于太自私,自以为身居世界中心,再无其他民族,但你们没有道德上的权力来教别人做事。”
这段话,干脆利落地揭开了西方霸权的“遮羞布”。
事已至此,也许会有人好奇:为什么俄方一口咬定是欧盟在“整幺蛾子”?其实判断依据很简单。
一来,保加利亚就是欧盟成员国,黑山和北马其顿则是欧盟的“候选成员国”,都和欧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更何况,在欧洲这“一亩三分地”上,如果没有英美或欧盟的撑腰,谁敢给俄罗斯难堪?
二来,事情发生后的第一时间,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就分别和美国、德国和欧盟的代表进行交涉。显然,作为这场风波的另一个当事国,塞尔维亚十分清楚是谁在幕后“捣鬼”。
正如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所言,“西方为确保自身安全和福祉所建立的系统正在崩溃”,因为俄乌冲突让欧洲出现恐慌。
别忘了,武契奇是一个有理想的政治家,他并不希望在俄罗斯与欧美之间“选边站”,这不是小国的“生存之道”。
所以,塞尔维亚才会在联合国投下赞成票,谴责俄方在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此后,又在人权理事会投下赞成票,支持将俄罗斯逐出这一联合国下属组织。
但在欧盟看来,塞尔维亚拒绝制裁俄罗斯、拒绝对俄关闭领空、仍在大量购买俄罗斯天然气等种种行为,都表明俄塞关系正越走越近,上述交出的那些“投名状”还远不足以让美西方放心。
也正因如此,在俄罗斯给予了塞尔维亚“整个欧洲最优惠的天然气价格”后,担心塞尔维亚进一步向俄方靠拢的德国,终于意识到要采取“雷霆手段”了。
于是,这场大损俄方颜面的“外交截胡”事件,就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发生了。
当然了,这3个国家也是北约国家,背后一定少不了美国的指使。某种程度上讲,美英、欧盟和北约在很多方面存在共同利益,进而组成了美西方霸权体系。
与此同时,塞尔维亚总理布尔纳比奇也发出警告:外交形势已经十分恶劣,尤其“当人们处在危急时刻、世界处在第三次世界大战的边缘时”。
但事已至此,简单分享3点看法吧。
第一,美西方的这套做法实在有些“小家子气”,正如俄联邦委员会国际事务负责人卡拉辛所言,“这是一种政治自卑情结的表现”,因为西方清楚所谓的“统一反俄体系”其实漏洞百出。
第二,俄罗斯确实需要加强警惕了,至少在巴尔干半岛地区,莫斯科已经算是“先输一局”。而德国总理朔尔茨这趟的“巴尔干半岛之行”,可谓是来势汹汹。
除了塞尔维亚之外,朔尔茨还将访问阿尔巴尼亚、波黑、黑山、北马其顿和所谓的“科索沃共和国”,这些都是欧盟的潜在成员,德国的心思也就不言而喻。
巴尔干半岛地处欧亚大陆的战略要冲,有在地中海和黑海之间,一直是大国竞争的角斗场,欧盟和俄罗斯都有参与其中。
此外,巴尔干地区号称“欧洲火药桶”,其毗邻的黑海又被俄罗斯视作自家势力范围。因此,欧盟在这一地区的大规模扩容,势必会削弱俄罗斯的影响力。
第三,俄乌冲突的愈演愈烈,已经让全球外交形势发生重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国家被要求“选边站”,巴尔干地区国家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就在当地时间5日,美国总统拜登终于做出决定:不邀请古巴、委内瑞拉和尼加拉瓜的政府官员,参加于6月6日在洛杉矶举行的第九届美洲峰会。
如今看来,美国举办的这一届美洲峰会,将遭遇史无前例的“外交尴尬”。
可见,美国的一意孤行,以及肆意操弄所谓“民主”议题的行径,只会引发质疑和反对。越来越多的美洲国家会明白,拉美不是美国的“院子”,美洲峰会更不是“美国峰会”,华盛顿的自私自利永远不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