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热武器的进步已经远超过了冷兵器时代。从核武器所具有的毁灭性力量,到集束炸弹的密集打击,现代武器的残酷性令人不寒而栗。而集束炸弹,在二战中给英军造成沉重损失的这种弹药,至今仍然存在于多国的弹药库中,并且不断地得到改进,其威力更加强大。
年,曾有个国家联合提出销毁和禁用集束炸弹的要求,并签署了《集束炸弹公约》。当时,我国拒绝了签字。令人感到奇怪的是,美国和俄罗斯也未签署,但却没有引起大规模的讨论,然而多个国家却对中国施加压力,要求我们签署。这是怎么回事呢?
“子母弹”是指一种集束炸弹,其威力来自巨型母弹内携带的数十、数百甚至数千颗子弹,可以根据作战需要,确定炸弹的类型和数目。
在冲突中,无论是用于实施空袭还是地面进攻,集束炸弹都能迅速对敌方造成巨大破坏,特别适合用于打击装甲车队、敌军据点,以及摧毁敌方基础设施,潜在地造成广泛伤害。由于技术限制,这些炸弹的精准度特别低,一旦使用,就难以避免地造成平民伤亡。
这类弹药的使用方法多种多样,可将子弹药捆绑在飞机下进行投放,也可采用装填式,在半空中爆炸后,子弹药掉落至地面后再次引爆,对目标进行摧毁。然而,尽管集束炸弹的杀伤力很大,但也伴随着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未爆弹。在空投过程中,大约30%的子弹药可能无法完全引爆,在地面上留下潜在威胁,战后可能导致许多无辜人员的伤亡。
比如说,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国和北约合计投放了枚母弹,导致战后地面上仍残留枚未引爆的子炸弹。在海湾战争中,美军对伊拉克进行了大规模的集束炸弹投放,战后发现有超过17万枚未爆炸的弹药。最为典型的就是越南战争,老挝遭受着可怜的状况,民众在家中坐却要忍受从天而降的炸弹威胁。
战后遗留弹超过万枚,其中大部分为集束炸弹,这些都是美国的遗留问题,导致老挝大量土地无法耕种,陷入了极度贫困。在现代的俄乌冲突中,俄军也曾使用集束炸弹。与此相反,中国从80年代开始研究集束炸弹,但一直只是将其存放在仓库中,从未使用过。
奇怪的是,尽管有多个国家是集束炸弹的使用国、持有国和生产国,面对强大的美俄,他们选择了视而不见,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却要求我们签字。这样的双重标准实在让人难以理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代表果断地表示拒绝:即使美俄签署协议,我们也不会签署。我们必须意识到,集束炸弹本就是常规武器,中国有合法的权利拥有这种武器。
尽管使用容易误伤,但中国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只是为了自卫,增强威慑力。只有实力雄厚,才能说服他人。对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以不用,但必须拥有,只有握紧利剑,敌人才不敢侵犯。中国倡导和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容让他人任意胁迫。这些国家之所以不敢向美国和俄罗斯施压,无非是因为害怕美国和俄罗斯的强大军事力量。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深知和平的重要性,并且从未主动入侵过其他国家。历史的惨痛教训也告诉我们,只有具备足够的军事实力,才能确保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因此,在面对销毁集束炸弹的要求时,中国选择了谨慎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