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已让“五强”中的三强元气大伤,却唯独在中国这里受挫。这绝不是靠运气,而是中国早已看穿美国的伎俩。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表示,这世界有了“特别重大的改变”,美国、西欧、日本、苏联以及中国成了“五个力量中心”;美国不再“处在特别显眼的位置,或者完全掌控一切的地位了”。
不过现今,这“五强”里的三强让美国给整得不行了。俄罗斯、西欧、日本都被美国狠狠坑了一把,就剩中国还能跟美国较较劲。
中国为啥没跟俄欧日一样呢?
一、在国际关系里的奇数定律
咱都清楚,三角形是最为稳固的结构。
三角形有个挺重要的性质,那就是任意两边的和都得比第三边大。要是这样的话,三边关系才能稳定,不会有哪一边占绝对优势。
在国际关系里,这道理也同样适用。要是仔细瞧瞧历史,咱能看出,中国历史上除了那些稳固的大一统王朝,在乱世当中能稳稳存在的基本上都是奇数个国家。就算出现了偶数个强国,那也会很快地让强国的数量增多或者减少,一直到变成奇数个强国才罢休。
像汉末三国、春秋五强、战国七雄之类的,都是慢慢淘汰后形成了奇数个强国的局面。
这是为啥呢?要是强国的数量是个偶数,那局面就容易分成两极。一旦出现了两大阵营,对抗和冲突就会特别激烈,谁都不会容下一个跟自己规模差不多的对手,两边整天想的就是咋把对方给拿下。
要是强国是奇数个,那就表明在实力最强的头两股力量以外,说不定会有能制衡双方的第三股力量冒出来。
就说三国那会儿的蜀国吧,它就扮演了这样一种制衡的角色。蜀国虽说最为弱小,可要是它和吴国联合起来,那就是“两边加一块儿比第三边厉害”,这样就能去对抗实力最强的魏国了。
这就是国际关系里的“奇数定律”。通常来讲,“三强”与“五强”的格局最为多见,要是出现“七强”及以上的格局,那就表明当下的情况特别杂乱,兼并还在不停进行,肯定难以长久维持。
在俄乌冲突爆发以前,不少人喜欢把世界格局想象成三国那个时候的样子。实力最强的美国好比是魏国,而中国和俄罗斯就相当于剩下的那两国。
这种说法有点道理,不过从实际状况来讲,当下对中国最为有利,也最贴合实际的格局,不是“三国争霸”,而是“五强逐鹿”。
为啥这么讲呢?那是因为三强的这种局面,很容易被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给弄垮了。就拿蜀国来说吧,要是它稍微有点儿不行了,吴国再没啥战略眼光,那实力最强的魏国就会主动去打破这种奇数的局面,把蜀国给灭了,然后跟吴国隔着江分别统治,变成偶数的局面。
然而吴国的规模连魏国的一半都不到,要是魏国稳稳当当地搞发展,那最终获胜的肯定是魏国。
换句话说,要是世界真成了中美俄三国争雄,那最得好处的肯定是规模最大的美国,它只要等着中俄出错就行。
要是五强的局面,那互相牵制的机制起码比三强的复杂二十来倍呢。就算中国出了差错,在好多方势力的搅和下,留给中国的缓和时间能更长点儿,美国行动所能达到的效果也会差不少。
咱中国现在正低调发展呢,五强的局面肯定比三强的局面要好得多。咱不怕出错,就怕没足够时间把错给改过来。
这就是中国当下大力提倡多极化的缘由。咱得让这世界有更多能相互制衡的力量。
二、美国的凶狠无情和中国的沉着冷静
美国的那些战略家们不见得对中国的历史特别清楚,可道理都是差不多的,他们当下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采取的策略跟中国截然相反——促使世界走向两极化。
自打尼克松提出“五大中心力量”以来,美国就把除了自己之外的另外四个国家给盯上了,这四个国家分别是:西欧、日本、苏联以及中国。
苏联在冷战中失败,分裂成十几个国家,分家后最强大的俄罗斯和第二强大的乌克兰现在正在血水里摔跤;
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到达经济巅峰后,被美国一纸广场协议打断了发展势头,现在人均GDP已经被台湾超越,整个国家暮气沉沉。“五强”格局中如今已没有日本的存在,反倒是印度正在快速崛起,鸠占鹊巢;
西欧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上世纪末,美国发动科索沃战争,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重创彼时刚刚兴起的欧元。战争爆发前有亿热钱在欧洲各地,战争一打响,70%的热钱就从欧洲流走,直接导致欧元暴跌。更不用说年的俄乌冲突,更是一次给欧洲经济“放血”的阳谋。
如今,世界上敢于同美国对抗且能打得有来有往的国家,恐怕只剩下了中国。作为中国人,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美国施加给中国的压力正越来越大。
这就是美国的战略打算——促使世界形成两极化的格局,把中国逼到苏联曾处的那种境地。
那时候,中国会被其他国家针对,可美国综合国力更强点,所以多数国家大概率会跟着胜算更大的美国走。
苏联在“两极化”这事上没整明白,结果遭到整个西方阵营的全力打压。就像上世纪六十年代,苏联领导人讲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这可好,给自己在国内国外惹了不少麻烦;跟中国闹掰,更是让自己陷入前后受敌的境地。苏联没那实力还硬充大头,最后垮台解体也不奇怪。
和行事高调的苏联不一样,中国从自己的过往经历中汲取了教训:
战国中期的时候,秦国跟齐国在那时都是特别厉害的大国。秦昭襄王为了破坏齐国带头搞的合纵,就跟齐闵王提议,让秦国和齐国一起称作“东西二帝”。嘿,这齐闵王还真就信了,着了道了。
虽说齐国很快按照谋士苏代的提议去掉了帝号,可合纵联盟间的信任危机已然产生,随后齐国还遭到了五国联合攻打的大变故,差一点就国家灭亡了。
“东西二帝”这一套还想忽悠咱中国人?
所以呢,美国战略家整出个“两国集团”(G2),说啥中美一块儿主导世界,当世界的带头大哥,咱这边的回应一直挺冷淡的。为啥呢?就这个所谓的“G2”,跟“东西二帝”那名号似的,压根就不现实,对咱中国也没啥好处。
追求虚名会招来实际的灾祸,这历史的声音仿佛就在耳边。咱不要那“G2”,也不要啥中美阵营,咱要的是世界的多极化发展。
得说啊,正是那深厚的历史底蕴跟沉稳的决策方式,才使得中国没掉进美国设的陷阱里。
伟人曾讲: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即便到了现今,这九个字照样能为我们指明前行的道路。
结束语
虽说美国的“G2”阴谋泡汤了,可当下的国际形势对中国而言依旧困难不少。要是俄罗斯在俄乌冲突里撑不住了,那中国所要面对的就不是安稳的五强格局,而会变成中、印、美、欧这种很不稳定的四强格局。
其中,美、欧、印为了短期利益能结成更敌视中国的联盟,这正是美国当下使劲推行的外交策略。等它们把中国也“挤出去”后,世界可能又会变成稳定的三强局面。
从这方面来讲,中国肯定不能看着俄罗斯垮掉。长远来说,俄罗斯要是太弱了,对中国没啥好处。只有让中、美、俄、印、欧都保持较强的态势,中国才能在当下的国际体系里获得好处。
历史最后会表明,谁不过是短暂路过的,谁才是真正当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