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杰洛斯王朝
一、伊萨克二世
(一)伊萨克二世原名为伊萨克·安杰洛斯,年伊萨克二世发动政变推翻安德洛尼卡一世,安德罗尼卡一世被刺客暗杀。年臣服于拜占庭帝国的保加利亚人发动叛乱,伊萨克二世派阿历克塞·布拉纳斯率军镇压保加利亚人,但阿历克塞·布拉纳斯却倒戈相向进攻君士坦丁堡,伊萨克二世求助于德意志人和突厥人支援自己,这才将这名叛变的将领打败。保加利亚人趁拜占庭帝国内乱建立保加利亚第二帝国,伊萨克二世为先解决内患问题而暂时承认这个政权。
(二)年伊萨克二世与神圣罗马皇帝腓特烈一世签订条约,允许腓特烈一世率十字军进入亚得里亚堡、穿越达达尼尔海峡向小亚细亚进发。年伊萨克二世的哥哥阿历克塞三世发动政变推翻伊萨克二世,伊萨克二世的眼睛被阿历克塞三世弄瞎后被阿历克塞三世囚禁。
(三)年伊萨克二世的儿子阿历克塞四世前往神圣罗马帝国游说十字军进攻君士坦丁堡,帮助自己的父亲复位。年十字军攻破君士坦丁堡,阿历克塞三世逃跑,被幽禁8年的伊萨克二世在阿历克塞四世的扶持下复位,伊萨克二世因年迈体衰而宣布阿历克塞四世为共治皇帝。年十字军煽动君士坦丁堡市民发动暴乱,阿历克塞四世被暗杀,伊萨克二世被废黜,数日后伊萨克二世去世。
二、阿历克塞三世
阿历克塞三世
(一)阿历克塞三世是伊萨克二世的兄长,他的祖母迪奥多拉·科穆宁·安杰丽娜是阿历克塞一世科穆宁的女儿,因此阿历克塞三世与科穆宁家族有亲戚关系。年阿历克塞三世发动政变推翻伊萨克二世,将伊萨克二世刺瞎后将他严密关押起来。
(二)阿历克塞三世为了巩固皇位大方地播撒钱财,以至于国库空虚。阿历克塞三世也放纵军官们的行为,以至于拜占庭帝国处于无防备的状态,这些行为不可避免地导致国家财政崩溃。阿历克塞三世试图通过对边境地带的贵族特殊让步来加强帝国的防御,导致后者的地区自治逐渐加强。
(三)年十字军在威尼斯聚集准备东征,伊萨克二世之子阿历克塞四世逃出君士坦丁堡请求十字军帮助自己的父亲复位,并许诺承担十字军的行程费用和军事支持。年阿历克塞四世率领十字军进攻攻君士坦丁堡,阿历克塞三世试图贿赂十字军但却失败了,只能死守君士坦丁堡。由于阿历克塞三世治国无方导致拜占庭海军只剩下20艘被虫蛀的船只,导致君士坦丁堡的海上防御非常薄弱,十字军可以专心围攻君士坦丁堡。1个月后十字军攻破一段城墙,君士坦丁堡迅速沦陷,阿历克塞三世携带磅黄金逃往德贝托斯。
(四)年阿历克塞三世在莫西诺波利斯组织军队试图推翻阿历克塞四世,阿历克塞五世也加入阿历克塞三世的队伍。一开始阿历克塞三世好生接待了阿历克塞五世,还将自己的小女儿欧多西亚嫁给阿历克塞五世,之后阿历克塞五世与阿历克塞三世分道扬镳。阿历克塞五世发动推翻阿历克塞四世,之后阿历克塞五世被十字军处死。阿历克塞三世为躲避十字军逃往色塞利,他最终投降于十字军将领博尼法斯,博尼法斯非常善待它。年阿历克塞三世逃离博尼法斯去米海尔·科穆宁·杜卡斯统治下的伊庇鲁斯避难,但被博尼法斯抓获,年米海尔·科穆宁·杜卡斯将阿历克塞三世赎出,并将阿历克塞三世送往拜占庭残部——尼西亚帝国。
(五)阿历克塞三世在尼西亚帝国受到尼西亚皇帝提奥多雷一世的不公平待遇,因此阿历克塞三世准备密谋推翻狄奥多尔一世,为此他求助于罗姆苏丹凯霍斯鲁一世。凯霍斯鲁一世与阿历克塞三世合力进攻安条克之战,然而凯霍斯鲁一世兵败身亡,阿历克塞三世也被提奥多雷一世的部将俘虏。提奥多雷一世将阿历克塞三世监禁在尼西亚的一所修道院,年阿历克塞三世在那里去世。
三、阿历克塞四世
阿历克塞四世
(一)阿历克塞四世是伊萨克二世的儿子,年伊萨克二世被阿历克塞三世废黜,阿历克塞四世逃离君士坦丁堡四处求援。年阿历克塞四世煽动十字军帮助父亲夺位,并答应给十字军大量的报酬,十字军用1个月时间攻克君士坦丁堡,阿历克塞三世逃跑。在十字军的帮助下阿历克塞四世和伊萨克二世成为共治皇帝,阿历克塞四世因国库阿历克塞四世挥霍一空而被无力支付事先承诺给十字军的报酬,请求十字军宽限一年,十字军答应他的请求。阿历克塞四世在君士坦丁征收重税引得君士坦丁堡民众极大不满,不久君士坦丁堡市民发动暴乱导致阿历克塞四世的钱财也没征够,也引得十字军加入市民的队伍。年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阿历克塞五世趁君士坦丁堡内乱发动政变,阿历克塞四世被阿历克塞五世缢死,伊萨克二世也被阿历克塞五世废黜。
四、阿历克塞五世
(一)阿历克塞五世是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婿,阿历克塞三世在莫西诺波利斯建立反阿历克塞四世的政权,阿历克塞五世加入阿历克塞三世的队伍,后来阿历克塞五世与阿历克塞三世分道扬镳。年阿历克塞五世利用民众的不满推翻伊萨克二世和阿历克塞四世。阿历克塞五世拒绝给十字军的报酬导致十字军攻占君士坦丁堡建,阿历克塞五世逃出君士坦丁堡后被十字军所擒,十字军以谋害阿历克塞四世的罪名处死阿历克塞五世。同年十字军瓜分拜占庭帝国,出逃的拜占庭贵族在小亚细亚建立尼西亚帝国。
十字军瓜分拜占庭帝国
尼西亚帝国
一、提奥多雷一世
提奥多雷一世
(一)提奥多雷一世原名为提奥多雷一世·拉斯卡利斯,年提奥多雷一世出生于君士坦丁堡,年提奥多雷一世迎娶阿历克塞三世的女儿安娜·安格洛斯。年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提奥多雷一世从海路跑往布鲁萨城避难,后来在尼西亚定居。担心拉丁人势力东扩的罗姆人支持提奥多雷一世统一小亚细亚西部地区,不久提奥多雷一世以尼西亚为中心建立尼西亚帝国。提奥多雷一世致力于恢复拜占庭政治制度,建立中央和地方的统治机构,按照拜占庭旧制整顿政府、教会、军队和法庭。提奥多雷一世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来恢复生产,并采取一系列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提奥多雷一世根据尼西亚帝国的特殊处境取消了意大利各商业城邦的商业特权,从而减少意大利商业势力的渗透。
(二)尼西亚帝国建国之初受到拉丁帝国的围剿,拉丁人攻占了比提尼亚地区的全部城镇,由于保加利亚人入侵拉丁帝国和色雷斯人起义导致拉丁人被迫回师,尼西亚帝国才获得喘息的机会。年保加利亚沙皇卡洛扬在亚德里亚堡战役全歼拉丁军队,拉丁帝国受到致命打击。年拉丁人再次入侵小亚细亚,但因保加利亚人进攻色雷斯而被迫撤军。年前拜占庭皇帝阿历克塞三世逃往尼西亚帝国躲避十字军追捕,但提奥多雷一世并没有善待他,只是让他在尼西亚帝国生存。年阿历克塞三世因不满提奥多雷一世对待自己的态度而勾结罗姆人谋反,提奥多雷一世率军击败罗姆人并俘虏阿历克塞三世,随后将阿历克塞三世软禁在修道院,阿历克塞三世在修道院中度过余生。拉丁人趁尼西亚帝国内乱入侵尼西亚帝国,提奥多雷一世因与阿历克塞三世交战中伤亡惨重而无法在短时间内集结战斗力较强的军队,最终败于拉丁人,密西亚和马尔马拉海岸被拉丁人夺走。年提奥多雷一世趁特拉比松帝国的统治者大卫·科穆宁去世之机吞并特拉比松帝国在帕夫拉贡尼亚的领地,借以补偿与拉丁人战争的损失。年尼西亚帝国与拉丁帝国订立边界条约,以萨卡里亚河上游和苏苏尔卢河划定为两国分界线。年提奥多雷一世去世,临终前因自己无子让女婿约翰三世继位。
二、约翰三世
约翰三世
(一)约翰三世是提奥多雷一世的女婿,年提奥多雷一世去世,约翰三世奉命继位。约翰三世打击威尼斯共和国的海上贸易,使得尼西亚帝国经济自立。约翰三世大力展开出口贸易,发展农业和畜牧业,医院和济贫所,鼓励希腊文化的发展,极富远见的建设军队和舰队,为日后的复国提供巨大的贡献。
(二)年伊庇鲁斯国王狄奥多尔·杜卡斯占领萨洛尼卡自封拜占庭皇帝,年约翰三世与保加利亚沙皇阿森二世结盟攻打伊庇鲁斯王国,阿森二世兵败被俘,约翰三世因只是为了消灭假拜占庭皇帝而暂时放过伊庇鲁斯。年约翰三世和阿森二世联兵包围君士坦丁堡,但在君士坦丁堡的优秀城防系统面前久攻不克。年阿森二世死后约翰三世兼并保加利亚的领土,年约翰三世夺取伊庇鲁斯的部分领土,迫使伊庇鲁斯王国承认尼西亚帝国的宗主权。年约翰三世与西方各国首脑订立条约以孤立拉丁帝国,还愿做神圣罗马帝国的附庸以换取对进攻君士坦丁堡之助。年约翰三世即将攻灭拉丁帝国,但本人却突然去世,尼西亚人只好回师。
三、提奥多雷二世
提奥多雷二世
(一)提奥多雷二世是约翰三世的儿子,年约翰三世去世,提奥多雷二世继位。提奥多雷二世一生碌碌无为,年提奥多雷二世去世,临终前让自己的7岁儿子约翰四世继位。
四、约翰四世
(一)约翰四世是提奥多雷二世之子,年提奥多雷二世去世,年仅7岁的约翰四世继位。巴列奥略家族首领米海尔八世利用幼主的利用幼主联合贵族发动兵变控制朝野,年米海尔八世自立为共治皇帝。年米海尔八世率人扮成平民混进君士坦丁堡,最后兵不血刃地占领这座城市,拉丁皇帝鲍德温二世慌忙乘小船逃走,拜占庭帝国正式复国。米海尔八世因担心皇位不稳将约翰四世刺瞎后关押在比提尼亚的一座要塞里,年新任拜占庭皇帝安德洛尼卡二世巡视小亚细亚时专程拜访约翰四世,并将约翰四世释放。年约翰四世去世,安德洛尼卡二世将他葬于君士坦丁堡的圣迪米特里教堂。
巴列奥略王朝
一、米海尔八世
(一)米海尔八世原名为米海尔·巴列奥略,年米海尔八世生于尼西亚,他的母亲是阿历克塞三世的孙女。年提奥多雷二世死后7岁的约翰四世即位,米海尔八世利用皇帝的年幼控制国务。年米海尔八世在热那亚共和国的支持下从拉丁帝国夺回君士坦丁堡,米海尔八世进入君士坦丁堡后自立为共治皇帝。同年米海尔八世刺瞎约翰四世并将其关入修道院,米海尔八世又迅速地将约翰四世的姐妹们远嫁他处,让她们的子女无法威胁自己孩子的继承权。
(二)米海尔八世放弃所有的拉丁习俗,恢复拜占庭传统的仪式和机构,重建被破坏的教堂、修道院和公共建筑。米海尔八世强烈地意识到西方拉丁世界对拜占庭帝国有巨大的威胁,尤其是亚平宁半岛诸国,其中包括那不勒斯王国、罗马教皇、威尼斯共和国,这些势力一直试图恢复拉丁人对君士坦丁堡的统治。年米海尔八世迫使伊庇鲁斯王国承认拜占庭帝国的宗主权,年米海尔八世与亚该亚达成和议,根据这个和议亚该亚将摩瑞亚的米斯特厄斯、摩涅姆瓦西亚让给拜占庭帝国。米海尔八世与热那亚结盟来对付威尼斯和爱琴海的拉丁国家,后来米海尔八世与热那亚和威尼斯均达成协议来保障拜占庭帝国与这些势力之间的力量平衡。年米海尔八世利用保加利亚内战夺回保加利亚在色雷斯的领土,米海尔八世还尝试扶持自己的女婿伊凡·阿森三世为保加利亚沙皇,但却失败了。
米海尔八世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米海尔八世为了在教宗和拉丁帝国的支持者间制造隔阂而决定合并东正教与天主教教会,年米海尔八世派使节出席第二次里昂公会议,承认教皇的最高权威,希腊教会和拉丁教会暂获统一。米海尔八世做出的妥协在拜占庭帝国遭到巨大的反对,他不得不将反对合并的人关在监狱,罗马教皇马丁四世趁机将米海尔八世的教籍革除,并煽动那不勒斯国王查理一世对拜占庭帝国发动十字军远征,教皇与拜占庭帝国的关系再度破裂。米海尔八世为了阻止查理一世远征挑动西西里岛反抗那不勒斯统治,还唆使加泰罗尼亚国王佩德罗三世入侵西西里岛,查理一世的远征计划因此破灭。
(三)米海尔八世恢复拜占庭帝国的管理制度,但未敢校正其缺陷。米海尔八世过度发放廉价的银币导致拜占庭帝国的商业加速衰败,为了恢复君士坦丁堡的元气以及保卫欧洲的省份米海尔八世削弱安那托利亚前线的军队,这个政策导致东方防线逐渐崩溃。米海尔八世重视与马穆鲁克王朝的联系,并与金帐汗国和伊利汗国进行外交往来。年米海尔八世去世,临终前让自己的儿子安德罗尼卡二世继位。
二、安德罗尼卡二世
(一)安德罗尼卡二世是米海尔八世之子,年米海尔八世去世,安德罗尼卡二世继位。安德罗尼卡二世为缓解财政危机将拜占庭陆军削减得只剩几千人,海军也全被安德罗尼卡二世解散,单纯依靠热那亚雇佣舰队。年新崛起的奥斯曼人利用拜占庭帝国的削军政策轻易地占领安纳托利亚,奥斯曼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初居于中亚,后来迁至小亚细亚。安德罗尼卡二世雇佣加泰罗尼亚人去抵御奥斯曼人的入侵,加泰罗尼亚人却因打不过奥斯曼人反而跟奥斯曼人一起劫掠拜占庭帝国。在威尼斯共和国和热那亚共和国的战争中安德罗尼卡二世支持热那亚一方,但热那亚海军被具有优势的威尼斯海军击败,安德罗尼卡二世的资助也付之东流。
(二)安德罗尼卡二世统治时期中央集权日趋瓦解、经济困难逐步加剧,但是他却在这个时间却鼓励拜占庭艺术和其文化的复兴,在希腊境内的修建大量的修道院,使拜占庭帝国的问题进一步加剧。年安德罗尼卡二世的儿子米海尔九世去世,准备立自己的孙子安德罗尼卡三世为继承人。年安德罗尼卡二世与安德罗尼卡三世发生争吵,安德罗尼卡二世对此非常不爽而剥夺孙子的继承权,从而招致安德罗尼卡三世发动政变。安德罗尼卡二世在权力斗争上败于安德罗尼卡三世,本人也被安德罗尼卡三世关入修道院,年安德罗尼卡二世在修道院去世。
三、安德罗尼卡三世
(一)安德罗尼卡三世是安德罗尼卡二世的孙子,由于受到祖父的宠爱安德罗尼卡三世恃宠自骄、生活放荡,安德罗尼卡二世不得不对他进行管束。安德罗尼卡三世为想摆脱祖父的控制进行自由自在地生活而请求祖父一块封地,安德罗尼卡二世因明白安德罗尼卡三世的用意何而拒绝他的要求,安德罗尼卡三世对此非常记恨祖父。年安德罗尼卡三世发现自己的情人另有所爱后便极为恼火,随后雇佣几个杀手查清对方是谁,还让他们见机行事。那几个莽撞的杀手竟然不管青红皂白地杀了安德罗尼卡三世的弟弟,当时安德洛尼卡三世的父亲米海尔九世病入膏肓、衰弱不堪,他听到这个悲痛的消息顿时急火攻心,随后就断了气。安德罗尼卡二世闻讯后大怒,不仅将那几个杀手处死还剥夺安德罗尼卡三世的继承人身份,另立米海尔九世的弟弟君士坦丁·巴列奥略为继承人。
(二)安德罗尼卡三世因不甘自己的权力落入他人之手而开始纠集党羽准备推翻自己的祖父,他的好朋友塔库泽努斯和希尔基亚内以重金购买色雷斯的统治权,拜占廷帝国晚期这种花钱卖官做的现象不为稀奇,然后安德罗尼卡三世的党羽在色雷斯招兵买马、积蓄力量准备与安德罗尼卡二世背水一战。年安德罗尼卡三世偷偷离开君士坦丁堡前往色雷斯准备发动政变,安德罗尼卡三世知道自己军力薄弱而不足以与祖父的军队抗衡,于是他便在色雷斯地区向地主和自由民慷慨赠送大量国有土地,并取消其税收,从而所有人都乐于为他效命。安德罗尼卡三世得到人民的支持后立即集结大军向君士坦丁堡进发,安德罗尼卡二世十分恐慌,立即派人与安德罗尼卡三世讲和,将安德罗尼卡三世擢升共治皇帝,并将色雷斯和马其顿划归给安德罗尼卡三世,安德罗尼卡三世接受和平建议后撤军。
(三)安德罗尼卡三世的两个同党坎塔库泽努斯和希尔基亚内之间发生利益冲突,希尔基亚内因安德罗尼卡三世支持坎塔库泽努斯而投奔安德罗尼卡二世门下,安德罗尼卡二世认为时机已到便发兵攻打安德罗尼卡三世的辖区,然而却被安德罗尼卡三世击败。随后安德罗尼卡二世派来一支奥斯曼雇佣军攻打安德罗尼卡三世,还是被安德罗尼卡三世击败。不久安德罗尼卡三世对于祖父的毁约而主动攻打君士坦丁堡,将他的祖父打得一败涂地,最终占领君士坦丁堡。年安德罗尼卡三世废黜安德罗尼卡二世,并将安德罗尼卡二世关入修道院,安德罗尼卡二世在修道院孤寂地度过余生。安德罗尼卡三世在统治期间碌碌无为,年安德罗尼卡三世去世,临终前让自己的9岁儿子约翰五世继位。
四、约翰五世
(一)约翰五世是安德罗尼卡三世之子,年安德罗尼卡三世去世,年仅9岁的约翰五世继位。约翰五世的母萨伏依的·安娜和宰相约翰六世就为争夺摄政的职务而发生冲突,由于安娜得到东正教牧首的支持而获得摄政的职务。不甘失败的约翰六世决定出兵攻打希腊南部的那些拉丁小国以壮自己的军威,当约翰六世率军出征后其他的叛乱者就废黜约翰五世,约翰六世不得不自立为帝,一场内战即将爆发。为了打赢这场战争约翰六世先后勾结塞尔维亚和奥斯曼帝国,年约翰六世在外援的帮助下攻克君士坦丁堡,年约翰六世恢复约翰五世的皇位并为自己加冕为共治皇帝,约翰六世将自己的女儿嫁给约翰五世以示安慰。
(二)年约翰五世请求威尼斯共和国援助,并答应重新与威尼斯和好,于是威尼斯人帮助约翰五世废黜约翰六世,史书再无约翰六世的记载。年塞尔维亚王国分裂为多个小国,逐渐被强邻匈牙利吞并,保加利亚在这个时候也开始衰落,被强大的奥斯曼帝国逐步蚕食,巴尔干半岛再也没有能帮助拜占庭帝国制衡外敌的国家了。约翰五世也意识到奥斯曼帝国早晚会将扩张的矛头指向拜占庭帝国,于是他不断呼吁欧洲各强国派军协助拜占庭抵御奥斯曼人。约翰五世首先向教皇英诺森六世求援,同意两大教会合并,而英诺森六世却说等到两大教会合并成功后自己在考虑是否支援,这对能力有限的约翰五世来说根本无法说服两大教会合并。在罗马碰壁后约翰五世开始寻求匈牙利王国帮助,结果再度碰壁。约翰五世在归途中被保加利亚人扣押,约翰五世的表弟、萨伏依伯爵阿梅迪奥六世率军进攻保加利亚营救出约翰五世。年约翰五世来到罗马会见新教皇乌尔班五世,皈依天主教后请求乌尔班五世支援,乌尔班五世却认为约翰五世的做法只是一种个人行为,到不了结盟条件的地步。幻想破灭的约翰五世到威尼斯共和国寻求他们的帮助,然而威尼斯共和国却因为约翰五世拖欠自己的债务而将其逮捕,约翰五世因自己的次子曼努埃尔二世为自己赎身而被威尼斯共和国释放,身心疲惫、饱尝屈辱的约翰五世两手空空的回到君士坦丁堡。
(三)年奥斯曼人将塞尔维亚人敢过马里乍河,被情势所迫的约翰五世决定臣服于奥斯曼帝国。年约翰五世的长子安德罗尼卡四世帮助奥斯曼王子萨乌德兹发动政变推翻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一世,穆拉德一世却迅速平定叛乱,随后挖去萨乌德兹的眼睛。穆拉德一世要求约翰五世挖瞎安德罗尼卡四世的眼睛,约翰五世向穆拉德一世赔偿大量的黄金后才免得残害自己的儿子。年安德罗尼卡四世在热那亚人的帮助下夺取皇位,约翰五世和曼努埃尔二世被安德罗尼卡四世关入大牢,后来约翰五世和曼努埃尔二世在威尼斯人的帮助下从狱中逃出。约翰五世在萨洛尼卡聚集一支军队讨伐安德罗尼卡四世,约翰五世在奥斯曼人的帮助下夺回皇位,穆拉德一世强求安德罗尼卡四世为拜占庭皇位的继承人,约翰五世只能照做。年安德罗尼卡四世去世,约翰五世为顺应奥斯曼人的心愿将他的儿子约翰七世立为继承人。
(四)年奥斯曼帝国灭掉保加利亚第二帝国,年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科索沃战役中重创塞尔维亚王国,之后奥斯曼帝国横扫整个巴尔干半岛,自此欧洲人从陆路通向君士坦丁堡已经成为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年奥斯曼帝国新任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帮助约翰七世夺走约翰五世的皇位,曼努埃尔二世帮助自己的父亲夺回皇位,约翰七世被约翰五世逐出首都后逃往奥斯曼帝国避难,此时奥斯曼帝国因帖木儿帝国的入侵而不管拜占庭帝国的事情。年约翰五世去世,曼努埃尔二世继承皇位。
五、曼努埃尔二世
(一)曼努埃尔二世是约翰五世的次子,年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帮助约翰七世夺走约翰五世的王位,曼努埃尔二世帮助约翰五世夺回皇位。年约翰五世去世,曼努埃尔二世继位。年奥斯曼苏丹巴耶塞特一世解决帖木儿帝国的问题后围攻君士坦丁堡,与历代外敌一样在君士坦丁堡的优秀城防系统面前选择屈服。年奥斯曼帝国在安卡拉战役被帖木儿帝国重创,曼努埃尔二世趁着奥斯曼帝国处于困境与巴耶塞特一世订立条约,答应帮助奥斯曼帝国对抗帖木儿帝国帝国,奥斯曼帝国也将马尔马拉海沿岸和萨洛尼卡还给拜占庭帝国。这时曼努埃尔二世也宽恕约翰七世,将他迎回国后任命他为萨洛尼卡总督,年约翰七世在萨洛尼卡去世。
帖木儿帝国
(二)年奥斯曼帝国新任苏丹穆拉德二世稳定与帖木儿帝国的关系后对拜占庭帝国展开新的攻势,年曼努埃尔二世被迫与奥斯曼帝国签订和约,并向奥斯曼帝国缴纳战争赔款。年曼努埃尔二世任命自己的长子约翰八世为共治皇帝,年曼努埃尔二世去世,约翰八世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唯一统治者。
六、约翰八世
约翰八世
(一)约翰八世是曼努埃尔二世的儿子,年约翰八世被父亲任命为共治皇帝,年曼努埃尔二世去世后约翰八世成为拜占庭帝国的唯一皇帝,这时的拜占庭帝国领土已经减少到君士坦丁堡这一座城市。年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围攻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人利用君士坦丁堡的优秀城防系统击退奥斯曼人。约翰八世为了抵抗奥斯曼帝国的威胁亲自走访威尼斯共和国、米兰大公国和匈牙利王国寻求援助,但是只有教皇才能召力十字军服从教皇的指挥,于为了得到十字军的支援约翰八世愿意让东正教服从教皇的指挥,是约翰八世与教皇尤金四世在佛罗伦萨就此签署一份协议,君士坦丁堡市民因反对东正教服从于天主教而高喊宁愿看见苏丹的头巾也不愿见到教皇的三重冠。年十字军从匈牙利出发进攻奥斯曼帝国,但在瓦尔纳战役中被奥斯曼人击溃,年奥斯曼人在第二次科索沃战役中将这支十字军的残余彻底消灭。10天后约翰八世去世,临终前因自己没有子嗣而让自己的君士坦丁十一世继位。
约翰八世时代的拜占庭帝国
七、君士坦丁十一世
君士坦丁十一世
帝国灭亡已成定局
(一)君士坦丁十一世是曼努埃尔二世的第八个儿子,是约翰八世的弟弟。年约翰八世去世,君士坦丁十一世因约翰八世没有子嗣而继承皇位。15世纪的拜占庭帝国不仅没有在内斗和外患中重生,反而成为奥斯曼帝国的藩属。起初拜占庭人觉得奥斯曼人与其他外部势力没有什么不同,只要获得威尼斯和热那亚海军的帮忙就能在海上抵御奥斯曼人,还人为保加利亚人、塞尔维亚人、罗姆突厥人也能在陆上制约奥斯曼人。然而奥斯曼人可没有拜占庭人想得那么简单,那些能够帮助拜占庭帝国制衡外敌的势力也纷纷被新崛起的奥斯曼人击败,保加利亚和塞尔维亚都被奥斯曼帝国征服,连纵横海面的意大利人和希腊人都对奥斯曼帝国表现的服服帖帖。拜占庭帝国在小亚细亚的领地全部丢给奥斯曼人,巴尔干要地萨洛尼卡也被奥斯曼人占领。
曾经繁华的君士坦丁堡沦为一个有巨大城墙包围的农庄,居民们在城里的各个区域内耕作放牧,这些产出仅仅能供养几千人口糊口,无法供养一支有战斗力的军队。作为拜占庭仅存的粮仓——伯罗奔尼撒半岛虽然与君士坦丁堡隔绝,但这个半岛的大部分地方都与海洋交汇,君士坦丁堡仅仅依靠狭窄的科林斯地峡就能与伯罗奔尼撒半岛联系。由于威尼斯人将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有价值的港口都占为己有,所以拜占庭人不需要太在意海岸方向的防御,只要守住地峡就能保住仅存的粮仓。年君士坦丁十一世任职亚该亚封君的时期就看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巨大潜力后在科林斯地峡建造6英里长的科林斯地峡长城,用来拱卫拜占庭帝国的最后根据地。
年君士坦丁十一世准备以亚该亚为基地复兴拜占庭帝国,由于十多年的和平环境让亚该亚的人口得到复苏,军队人数达到空前规模,科林斯地峡长城也加固数倍,在这种情况下君士坦丁十一世只需观察外部局势的变化。这年十字军在教皇尤金四世的号召下远征奥斯曼帝国,匈牙利、瓦拉几亚、波西米亚、波兰、乌克兰、威尼斯共和国参与十字军的队伍,十字军人数达到3万人,波兰君主瓦迪斯瓦夫三世成为十字军盟主,奥斯曼苏丹穆拉德二世将帝国的全部兵力集中到亚德里亚堡抵御十字军。君士坦丁十一世趁这个机会率军将亚该亚和君士坦丁堡的路线打通,这样可以便君士坦丁堡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联系。很快君士坦丁十一世兵临雅典公国,当时的雅典公国已经是奥斯曼帝国的附属国,威尼斯共和国也保护雅典公国,但因为威尼斯人正与奥斯曼人作战导致雅典公国迅速被君士坦丁十一世拿下。
奥斯曼人
接着君士坦丁十一世继续北上来到底比斯附近,那里曾是拜占庭帝国的丝绸制造中心之一,如果君士坦丁十一世能拿下底比斯那么君士坦丁堡将会获得一个难能可贵的新财源。然而穆拉德二世很快在瓦尔纳战役击败十字军,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战略冒险就此停止,只能回师以避奥斯曼人的锋芒。
(二)年穆拉德二世率5万大军南下希腊,君士坦丁十一世自知无法与奥斯曼帝国抗衡而主动放弃底比斯和雅典。君士坦丁十一世利用奥斯曼帝国没有发展出一支常备海军在科林斯地峡与穆拉德二世周旋,穆拉德二世不可能在没有海军的情况下迂回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其他地方登陆,于是君士坦丁十一世将几乎全部的军队集中在科林斯地峡长城,守卫长城的士兵数量达到1万人。科林斯地峡长城本身有数十个防御塔楼,城墙的上面和后面都部署发射石弹的投石机,城墙上也装备大量弓弩和装有希腊火的燃烧弹。拜占庭人顽强地抵抗奥斯曼人的进攻,他们用投石器与奥斯曼人对射,用燃烧瓶焚毁奥斯曼人的攻城锤,用弓弩射退一波波冲锋的奥斯曼人。奥斯曼人使用攻城炮、火门枪、小型火炮等新式火器还击拜占庭人,在这些新式火力的持续攻击下拜占庭守军伤亡剧增,由于财力有限君士坦丁十一世没有引进这些武器。奥斯曼人的攻城炮火将科林斯地峡长城打穿,苏丹亲兵从这个缺口杀入,在高强度下作战十多天的拜占庭人全面崩溃,君士坦丁十一世只能逃回君士坦丁堡。伯罗奔尼撒半岛就此落入奥斯曼帝国手中,君士坦丁堡再也没有粮仓支援,只能依靠城中的仅存土地供养拜占庭人。
君士坦丁堡战役(一)年穆拉德二世病逝,其子穆罕默德二世成为奥斯曼帝国的新任苏丹。年穆罕默德二世集结10万大军、艘战舰攻打君士坦丁堡。君士坦丁堡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岸的一个海岬上,北面是金角湾,南面是马尔马拉海,西面是陆地,东面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金角湾入口处有铁链封锁以防止敌方的舰队从那里突破,西面的陆地上筑有两层城墙,城外是一条深英尺的壕沟,君士坦丁堡城内的驻军仅有0人,海上仅有20多艘战舰组成海上防线。
君士坦丁堡战役示意图
奥斯曼人开始从西面强攻君士坦丁堡,他们用火炮、攻城锤和投石器猛击城墙,同时填平壕沟、架设云梯,还在城墙下挖掘坑道,但都被拜占庭守军利用君士坦丁堡优秀的城防体系粉碎。
(二)穆罕默德二世因金角湾入口有铁链封锁而改变进攻策略,他买通热那亚商人后假道热那亚人所控制金角湾以北的加拉达。穆罕默德二世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之间的加拉达地区铺设一条长约1.5公里的圆木滑行道,为了方便仆从拖拉战舰在圆木上涂满油脂,然后调动5万人利用圆木滑行道将80艘轻便帆船从博斯普鲁斯海峡拖入金角湾,这样便能阻止拜占庭人从加拉达获取补给品。
穆罕默德二世下令从海陆两面对君士坦丁堡发起总攻,一面在金角湾用火炮破坏君士坦丁堡的海上防御工事和轰击拜占庭人的防守船只,一面在陆上继续用火器猛攻君士坦丁堡。奥斯曼人用新式的乌尔班大炮攻击城墙,但一发炮弹不能造成坚硬的狄奥多西城墙出现缺口,由于乌尔班大炮装填弹药极需时间导致拜占庭人能完成修补。穆罕默德二世命令工兵挖掘隧道破坏狄奥多西城墙,拜占庭人利用地听发现奥斯曼人的挖掘位置,然后拜占庭人也挖地道与奥斯曼人交战。在地下激战中拜占庭人活捉奥斯曼人的工程师,这位工程师在酷刑之下供出所有隧道的位置,那些隧道随即被拜占庭人破坏,穆罕默德二世只能强攻以消耗守军实力。
适逢狄奥多西城墙一段的贝拉克奈城墙被奥斯曼人的火炮造成严重的破坏,该段城墙较其它城墙脆弱得多,先前十字军就是从该段城墙攻入君士坦丁堡的。当贝拉克奈城墙出现缺口时奥斯曼人迅速从那里进入,但在双城墙的结构下奥斯曼人再次被击退。奥斯曼人发现贝拉克奈城墙的科克波塔门并没有锁上,可能炮轰遗下的瓦砾把那城门闭塞导致拜占庭守军大意,奥斯曼人迅速从那里进入君士坦丁堡。拜占庭人听说奥斯曼人破城后纷纷慌乱,奥斯曼人顺势攻破其他的位置,君士坦丁堡彻底沦落。
(三)面对大量涌入城内的奥斯曼人君士坦丁十一世亲自披甲上阵进行最后的保卫战,最终在巷战中战死,不久君士坦丁堡完全被奥斯曼人占领。穆罕默德二世为安慰连续2个月作战将士们而让所有的将士们大掠3日,城中的许多平民被奥斯曼人杀死。穆罕默德二世预先派一支先遣部队保护当地的重要建筑物,例如是圣索菲亚大教堂,因为他可不想接收一个完全被毁的城市。不久穆罕默德二世将君士坦丁堡定为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得以再次繁荣。君士坦丁堡的陷落不仅意味着拜占庭帝国灭亡,也意味着古罗马文明结束。拜占庭帝国灭亡后许多拜占庭人西行避难,这些人携带古罗马和古希腊的珍贵文献流亡到西欧各国,他们给西欧带来先进的文化和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人性战胜了神性,理性光明照穿教皇的重重帐幕,为日后的欧洲的文艺复兴奠定了文化基础。
奥斯曼帝国
#世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