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俄乌冲突已经整整持续了一年的时间。让人痛心的是,在多天的时间里,乌克兰有近26万士兵阵亡、数十万人受伤。按照联合国公布的数据,乌克兰平民的战损也达到2万人左右。毫无疑问,但从这些数据上来看,该冲突已经超越了二战后的任何一场战争。除此以外,该冲突影响力巨大,给世界经济、能源、贸易、军工业都带来很大的挑战,所以在撼动他国利益的背景下,很可能是战场走向外溢的前兆。
当然,整整看来一年的各类消息报道,相信大家和作者一样发现了很多“真相”。作者总结了最为关键的四点,下面和大家一起分享。第一点:俄乌冲突绝非两国为了人口、土地、历史矛盾发起的军事战斗,而是西方国家关系的又一次分裂与重组。才多天的时间,西方大部分国家已经完成了站队工作,无论是主动也好、被动也罢,想在未来分得一席之地就必须要站队。那么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是不是意味着一场大规模战争正在酝酿呢?
第二:美国是目前受益最多的国家。连西方舆论都在不断炒作,俄乌冲突就是美国一手挑起的战争,说到底就是为了收割欧洲利益,这也是拯救美国国内问题的“最后一张王牌”。眼观当下,美国收割欧洲数千亿美元资本、削弱了俄罗斯军事、经济等能力,更重要的是美国还对欧洲国家进行了侧面打压。综合来看,拜登此次收获颇丰,但这个利益能维持多长时间呢?欧洲国家的觉醒只剩下时间问题,拜登未来一定会吃大亏。
第三:俄乌冲突的影响力绝非一次单纯的局部战争那么简单。这和巴以冲突、科索沃问题,甚至和伊拉克、叙利亚等战争都有很大区别。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同时拥有丰厚的能源储备,在农业领域也扮演了关键的角色。所以俄乌冲突所激化出的站队,其实就是两种经济体系的碰撞。去年大家已经感受到了,芯片短缺、汽油价格飞升,这些只是最初的体现,想必未来还有更多让人难以承受的战争连锁效应。
第四:无论俄乌两国打得多热闹,最后的结束方式其实已定,那就是通过谈判。冲突持续下去无非就几种可能,首先:俄军一举拿下乌克兰东部、南部,最终基辅当局被迫投降,双方走上谈判桌签订协议。其次:乌军在西方援助的加持下打败了俄军,把俄军赶出了乌克兰境内,最终双方走向谈判桌重新就克里米亚以及新“公投”四地进行谈判(毕竟乌军再强也没有反推俄罗斯境内的能力)。最后:拜登达成了预期的战略目标,或者距离目标越来越远,最终只能放弃乌克兰这张“牌”,带头引导两国和谈停战。
(文/轩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