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南斯拉夫解体时,拥兵众多经久沙场的人民
TUhjnbcbe - 2023/8/7 20:30:00

年,德国战败,被德国统治4年之久的南斯拉夫,实现了光复。在南斯拉夫复国的进程之中,南斯拉夫人民*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二战期间,在铁托的正确指挥与高超领导下,南斯拉夫人民*由一支装备简陋的游击队,发展为兵强马壮的正规*,为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二战结束后,南斯拉夫人民*继续充当着“国家保护者”的角色。

冷战时期,由于国际形势相对严峻,所以南斯拉夫人民*也经历了几次扩*。年时,人民*拥有60~80万之众,此外还有数量庞大的预备役。不过80年代以后,南斯拉夫启动“师改旅”改革,对*队进行精简与*变,部队数量有所下降。到南斯拉夫解体前夕(年),人民*地面部队数量降至14万。若加上其他*兵种,那么,彼时人民*总兵力大概20万。

但是,南斯拉夫解体时,南斯拉夫人民*却并没能挽救*权。年,斯洛文尼亚举行公投。年6月25日,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此之后,克罗地亚、波黑等国也先后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走向了崩溃。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笔者认为,南人民*之所以挽救不了*权,是因为其内部也发生了分裂,这可以从以下几点看出。

第一,70年代,离心思潮出现,南*内部矛盾显现

我们此前说过,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身为南斯拉夫加盟国的克罗地亚,出现了一股离心主义思潮。年3月,百余名克罗地亚学者联名签署了一份宣言,要求“将克罗地亚语视为一门独特的语言”。在此之后,克罗地亚离心倾向逐渐加大,最终在年发生了“克罗地亚之春”事件。这次事件,对南斯拉夫的内部团结造成重大打击。

克族是南境内第二大民族,其人口数量仅次于塞族。南斯拉夫*队之中,也有数量众多的克族官兵。克罗地亚之春发生后,不少克族官兵对事件持以支持态度,克、塞官兵之间的对立明显加剧。此外,受该事件影响,其他民族官兵也有了离心苗头。后来,这一事件虽然被铁托勉强压制下去,但其负面影响未能消失。南斯拉夫*队内部,亦出现了诸多矛盾。

第二,80年代,经济危机严重,南*内部裂痕加剧

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由盛转衰。铁托去世的当年,南斯拉夫已经有万人口失业,此后几年,南斯拉夫经济形势继续恶化。~年,南GDP增速只有约0.4%,社会生产趋于停滞,诸多加盟国通货膨胀、债台高筑。到年,南斯拉夫约有1/4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此时的南斯拉夫,已经遇到了空前的困难。

80年代时期,南斯拉夫的民族矛盾已经比较严重。而经济危机的发生,则进一步削弱了各民族对南斯拉夫国家的认同感,加剧了南斯拉夫的民族问题。在此情况之下,多民族的南斯拉夫*队,也不可避免受到影响。不同民族的官兵,纷纷各自结成小团伙,组建本民族的组织、派别,相互对立。南斯拉夫*队内部的裂痕,也随之加剧。

第三,90年代以后,族群矛盾尖锐,南*名存实亡

80年代后期,南斯拉夫的内部矛盾更加尖锐,族群之间的冲突更加严重。南斯拉夫俨然一个“火药桶”,只待一条导火线将其触发。年,米洛舍维奇成为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在上台之后,就推行大塞族主义,取消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的自治权利,对其他加盟国进行压制。这一系列举动,直接加速了南斯拉夫的解体。

米洛舍维奇的行为,招致了其他民族的警惕。一些加盟国不再愿意留在联邦内,遂根据年宪法的相关条款,筹备独立建国。与此同时,南斯拉夫*队也是四分五裂、分崩离析。掌握*队大权的塞族人,对其他民族士兵实施隔离,而克族、斯族官兵则纷纷退出人民*,转而投身本民族武装组织。南斯拉夫人民*,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塞尔维亚*队。

到年时,南斯拉夫人民*已经是组织涣散、名存实亡,难以担当挽救*权的大任。这样以来,南斯拉夫也就失去了最后一道保护伞,最终于年彻底解体,并陷入了长达数年的战争之中。

文|刘纪尧

参考资料:《南斯拉夫兴亡》

1
查看完整版本: 南斯拉夫解体时,拥兵众多经久沙场的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