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研发,90年代初首飞的战机,首创第四代隐身战机概念的美国F-22A战斗机如今已有数量众多的“模仿者”,所谓第四代隐身战机也早已不是什么“独一无二”的稀奇玩意。
但在同期研发,于近日刚刚度过首飞三十年“生日”的诺斯罗普B-2A“幽灵”战略轰炸机这边,则迄今都没能有哪怕一个成型的竞争对手……在大型隐身轰炸机领域,“幽灵”仍旧是孤独求败,独一无二。
图为在怀特曼空*基地“过生日”的美国空*B-2A战略轰炸机。
当然,B-2A“幽灵”战略轰炸机的超强性能往往伴随着另一项坊间“喜闻乐见”的代价,那就是整架飞机的造价甚至比飞机等重的*金还要贵出2-3倍(以当时美元币值计算)。
也正因为如此,B-2A“幽灵”战略轰炸机的采购数量从架开始,被一步一步地削减到架、75架,乃至于最后的21架。
不过即便如此,这21架耗费巨亿的“幽灵”依旧在实战中发挥了有史以来任何航空器都无法比拟的超高效能,至今也没有哪怕一款战机能与之相提并论。
图为正在由空*宪兵守卫的,B-2A轰炸机专用的恒温恒湿维护机库。
具体来说,在海湾战争结束之后,美国空*通过总结战例和分析计算之后得出一个结论:倘若打击一个敌国纵深目标需要32架常规攻击机丢炸弹、16架制空战斗机护航、12架电子战机负责压制敌方防空系统,以及至少16架加油机负责往返补给,那么同样的任务可仅由8架F-隐身攻击机承担,且整个机队只需要2架加油机协助。
而若把当时仍未服役的B-2“幽灵”战略轰炸机考虑进去,则美国人只需要从战场附近调拨2架“幽灵”即可完成任务。
图为在英国上空接受空中加油的B-2A“幽灵”战略轰炸机。
很显然,尽管B-2A“幽灵”战略轰炸机价值千金,但和规模达到数十架各式飞机的大规模机队的价值(包括飞行员)肯定要远高于2架“幽灵”:无论如何,大机群作战中飞行员的损失和被俘都会极大削弱美国人的战争意志,对战争进程很可能有近乎“反转”般的效果,也就难免成为美国空*的“兵家大忌”。反之,少数出动的B-2A“幽灵”战略轰炸机在这个层面上风险相对较小,也更适合执行长时间打击任务。
图为在夏威夷外海准备向公众做展示飞行的B-2A“幽灵”战略轰炸机。
除此之外,B-2A“幽灵”的大体量和长航程更在*治层面上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科索沃战争时期,美国空*的B-2从来都是从本土起飞,绕过半个地球对南斯拉夫进行持续性空袭——这种“直飞直走”的手段基本上无所谓周边国家是否开放领空或空*基地,更能在空袭前达到百分之百保密的奇袭效果。
图为B-21对比B-2A的外形变更,可见众多“不隐身”的元素已经不复存在。
当然,无论是传闻中中国的“轰20”,还是始终“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的俄罗斯PAK-DA,它们要追上乃至于取代B-2A“幽灵”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在庆祝自己“三十岁生日”的同时,B-2A“幽灵”的代替者也很快将会出现在世人面前:同样由诺斯罗普缔造的B-21只会比B-2A更加强大而致命。不过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隐身战略轰炸机”至少将很快不是美国人垄断的专利,这对于实力均势,乃至于世界和平都有莫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