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终结战争的最终武器是新科技李光斗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pf.39.net/bdfyy/jdsb/220321/10467294.html

 

有人说,上帝调节人类矛盾就靠两个办法,一个是经济危机,一种是战争。战争是政治和外交的极端形式,是让敌对势力服从于“我”的意志的手段,同时也是人类社会最残酷和野蛮的集体暴力行为。战争,尤其是现代战争与科技有着不易理清的关系,战争因科技而起、被科技推动、因新的科技而终结;而科技也成为推动科技变革和进步的原动力。


  恩格斯这样论述科技与战争的关系:一旦技术被战争需要,那么这种需要要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进向前。梳理世纪之交的战争,诸如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以及利比亚战争,我们不难发现现代战争中科学技术是最重要的战斗力。


  科技为人类战争提供了高效武器,而战争也成为科技的实验田;伴随着每一次科技革命,一场军事领域的革命也随之而来:以蒸汽机等一系列发明为代表的工业革命让人类战争进入机械化战争时代;以原子科学和电气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则让人类战争进入到核战争时代;而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科学技术成果则让人类战争进入到高科技集成武器战争时代。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电能和内燃机被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到工业时代,钢铁冶炼技术、钢铁冶炼技术、石油化工技术、电器技术、无线电通讯技术日臻成熟。由此,军事技术领域也突飞猛进,速射机枪、火炮、坦克、飞机、潜艇、航空母舰等诸多机械化、自动化武器被发明出来,人类战争由冷兵器时代登上机械化战争时代的台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机械化武器的使用还仅仅是端倪初现,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机械化作战已近全面覆盖,机械化武器技术的掌握成为战争成败的关键。


  当时间推移到20世纪中后期,由于相对论、量子力学、原子物理学、分子生物学、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理论研究取得的重大成果,科学技术进阶到一个全新的阶段,原子能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的的兴起,使原子弹、导弹等超级武器面世,人类战争全面进入到核战争时代。


  新世界前后,科学技术更进一步,而军事技术也快速跟进,影响着战争的形式。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生物工程技术、新材料技术催生出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武器、军队自动化指挥系统,军事侦察技术、监视技术、夜视技术、伪装技术、隐形技术、机器人作战技术让战争变得更加复杂,而未来的战场也将成为高科技武器博览会。科技实力成为敌对双方成败的核心因素,以美伊战争为例,美国凭借航空母舰、高性能战斗机、计算机信息情报系统、精确制导炸弹可以在短时间内到会伊军指挥系统,使士兵在无指挥的状态下成为散兵游勇,无法进行战斗。


  科技让战争如虎添翼,而科技的发展也得益于战争需求的,可以说近代以来的绝大多数的科学技术均是军事需求刺激下的结果。战争的你死我活的残酷性要求每个可能面临战争的国家,都对通过新武器获得战争中的绝对优势、快速制胜抱有极高的期待,于是不计人力、物力、财力进行科研,研发新武器,希望通过科学技术克敌制胜的过程也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过程。我国建国初期在科学技术水平还很落后、人们还吃不饱饭的情况下,不惜倾国之力研发原子弹和氢弹正是对战争需求刺激科技发展最好的例证。
  而这样的例证还有很多,近几个世纪以来的基础科技进步无一不是军事需求下的结果。20世纪最重要的两项发明原子弹和计算机均是得益于世界大战的推动,虽然在19世纪上半叶巴贝奇就提出了程序控制计算机思路,却直到二战时期美国急需解决飞行弹道面临的巨量计算问题的逼迫下,人类的第一台计算机才在短短三年内被研制出来。
  战争是新技术最好的催生剂。雷达、火箭、喷气发动机、原子弹、电子计算机、青霉素、石油裂化技术、合成金属技术,无一例外在战争之前处于缓慢的理论探讨阶段,一旦战争来临,各国便会筹集大量资金、调配大量科研人员加快研究进度,使的科学发明在短时间内接踵面世。在二战后笼罩而战争阴影的两极格局时期,战争的需求让美苏两国相继登上月球,一下把人类航天技术拉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科技和战争相生相克,那么人类的未来应该依靠什么去阻止战争的发生、获取和平呢?
  无疑,人类阻止战争同样需要依靠科技。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之所以敢于发动世界大战是源于德国垄断了二战中几乎所有科技层面的创新,德国在光学技术、导航技术、火炮技术、火箭技术、飞行动力学、化学领域取得飞跃性的突破,同时也衍生出发达的工业体系。


  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终结者美国也得益于其在科学技术上的奋起直追。这个时期,美国虽然在战争科技方面大大落后于德国,但却在更高维度的技术领域斩获成果,也就是在原子武器领域,美国率先成为掌握核技术的国家,而美国最终以原子武器结束了天平洋战争,为同盟国带来压倒性的优势,从而结束世界大战,带来全球和平。


  科技阻止战争的内在逻辑是平衡威慑,以剑客或狙击手为例,当敌对双方势均力敌,双方便会形成不敢轻举妄动的对峙状态,从而形成“和平”。世界上伟大科技发明者均对他们的发明在战争停止方面的作用寄予厚望。年发明飞机的莱特预言“飞机很有可能会让战争消逝”;而凡尔纳也表示“潜水艇有可能变成战争完全停止的因素”;炸药的发明人诺贝尔同样对炸药对与战争的遏制作用充满信心“我发明的炸药会超越一千次的世界会议,更快带来和平”;机关枪的发明者马克西姆认为“机关枪让战争不可能出现”。
  新的军事技术可以带来和平是因为它更高级别的杀伤力量对敌对势力带来的威慑力量。现代科技的进步尤其是核武器的出现已经赋予了战争全新的目的和意义,战争的主要目的不是打赢战争而是避免战争,因为战争一旦发动,结果不再是你死我亡,而是同归于尽。因此掌握更高级别武器的意义在于威慑而不在于毁灭敌人,让敌人相信其采取任何行为的代价将超过其所获得的益处,迫使敌我双方在理性计算的后,放弃采用极端的战争形势解决问题。即如果A国打算进攻B国,但由于B国掌握了和A国对等或超过A国的军事技术和武器,那么A过便会因发动战争的损失会大于收益而放弃发动战争的想法。当然需要强调是,敌对双方的决策均是理性个体。
  克劳塞维茨对战争诠释是“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即:无论好战还是反战,只要政治存在,战争就不可避免,因为用战争消灭战争仍然被认为是可行的方案。而科技为新时代终止战争提供的更优思路。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中国电子商务协会互联网金融委员会首席顾问、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本文版权归李光斗所有,如转载请注明出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