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英帝国附体印度独立之后,又吞并了哪些地 [复制链接]

1#

一、近代统一印度的是大英帝国

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但是自古以来只是一个地名,在英国人入侵印度次大陆之前,从未真正的完全的统一过。而且印度人对于自己的历史的记载,也是十分零碎和杂乱,很多内容分不清真实历史还是神话传说,而且时间非常混乱,换句话说,古代印度人概念里几乎精确的时间概念,大多数情况下只说“某时”。

伟大的革命导师卡尔·马克思在年7月22日在一篇通讯评论印度说:“印度本来就逃不掉被征服的命运,而它过去的全部历史,如果还算得上是什么历史的话,就是一次又一次被征服的历史。印度社会根本没有历史,至少是没有为人所知的历史。我们通常所说的它的历史,不过是一个接着一个的入侵者的历史,他们就在这个一无抵抗、二无变化的社会的消极基础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

英国入侵前四分五裂的印度

马克思的这个论述,非常准确。印度历史,确实是一波一波外来民族征服印度次大陆的历史。相继侵入印度的阿拉伯人、土耳其人(突厥人)、鞑靼人和莫卧儿人(突厥化的蒙古人,莫卧尔就是蒙古的另一个音译),把印度搞得像八宝粥一样的混合物。大部分时间都是四分五裂的,就算是某一个政权在非常强大时,其强盛的时间也往往持续的时间较短,在区域上也没能囊括印度所有地方。

年,葡萄牙人就在印度建立了商馆,年又占领了港口果阿,开始殖民印度。年,来自中亚带有蒙古血统的察合台突厥人信仰伊斯兰教的莫卧儿人又建立了莫卧儿帝国,最终统治了大部分印度地区。但是莫卧儿的统一又是短暂的,年以后,帝国又陷入了封建割据的状态。由于阿拉伯人、突厥人、莫卧尔人的入侵,印度宗教也更加复杂。除了印度教和几乎灭绝的佛教,又增加了伊斯兰教和与伊斯兰教教义相反的锡克教等。

年,英国最终征服了印度次大陆。印度在历史上一直是四分五裂,所以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也极具印度特色。当时的印度可以分为英国直接管辖的“英属印度”和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土邦,它们通过与英国签约成为英国附庸,土邦统治者对外无权与其他土邦或外国发生联系,对内享有很大的自治权。土邦印度从面积上占五分之二,人口约占四分之一。

英国“统一”印度之后,印度教是第一大教,伊斯兰教是第二大教。英国也有意“分而治之”,两边拉拢,使得两教的矛盾更加尖锐。19世纪两教教徒分别成立了各自政党。

二、印巴分治的还是大英帝国

二战结束,英国殖民帝国开始分崩离析,英国为了保证自己最大的利益,推出蒙巴顿方案,让脱离英国直接统治的南亚殖民地一分为二——一个印度教国家和一个伊斯兰教国家。为了故意制造未来两个新国家之间的矛盾,蒙巴顿不惜将本就贫穷落后的印度推向战场,试图使印度不得不依赖英国。

担任这个“光荣”而“特殊”任务的是位于次大陆西北的克什米尔。它有2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万的人口,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顾名思义,这是由一座名叫查谟的城市与克什米尔的统称,查谟是以信仰印度教为主而克什米尔则是伊斯兰教的聚积地。

英属印度(含缅甸)教徒分布

南亚人办事,所以拖拉著称,但是这个蒙巴顿方案从通过到实施,仅仅是不到两个月,真算得上是神速了。然后纸上谈兵容易,真正分家很难,谁都想多分一点土地、资源和人口。于是涉及的利益纠纷就愈来愈到,最后无法谈判只能用武力解决问题。

由于孟加拉省旁遮普省的穆斯林各占一半以上但没有绝对多数,所以两省按照宗教居民居住情况各被一分为二,土邦享有独立地位,但可参加印度或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

就克什米尔民众的意愿而言,是想成为独立国家。退而求其次是成为同样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但是克什米尔的统治者则是印度教徒,他们不顾民众意愿,擅自决定加入印度。于是矛盾激化,印巴战争爆发。

三、战后附体的仍是大英帝国

印度独立之后的“版图”,并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很多是依靠武力扩张和和平讹诈获得的,印度的所作所为,似乎是大英帝国附体了。

二战后英国提出来的分治方案,不仅仅是印巴分治,而是一分为三:印度教区、穆斯林区、各个独立的土邦,土邦有权不加入新建立的印度联邦,让印度回到原生态——四分五裂的状态,但是遭到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一致反对,年又提出内阁使团方案,建立一个统一的各邦享有很大自治权力的统一的联邦制印度,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才表示同意。

各个土邦本来的地位,大相径庭,一些大的土邦王公可以受到英国21响礼炮的待遇,但大多土邦王公则无此待遇。印巴分治时,印度和巴基斯坦虽然都极力拉拢土邦,但是对待土邦的态度却是不同的。印度反对存在任何“独立”的土邦,而巴基斯坦则支持存在“独立”的土邦。

海德拉巴、迈索尔、印多尔、查谟-克什米尔、特拉凡科尔、朱纳加德等土邦王公不喜欢被并吞,希望以自治领身份留在英联邦内,不过大部分最终都同意了分治方案,最终只有克什米尔、海得拉巴、朱纳加德没有决定归属。

1、克什米尔印控区

年,在经历15月后的战火之后印巴两国终于达成和解,将本想独立的克什米尔丧失主动权,最终签订的停火线实际上成为克什米尔的分裂线,巴基斯坦占据克什米尔的2/5,印度占据3/5。

印度当然不甘心这个结果,于是年再度引发战争,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反而丢了平方千米。

分裂的克什米尔

怀恨在心的印度,直到年终于报了一箭之仇,东巴基斯坦终于在印度支持下脱离巴基斯坦获得独立,建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2、海得拉巴

海得拉巴土邦位于南印度中部,面积8.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多万,是人口最多的土邦。与克什米尔情况恰恰相反,80%以上的是印度教徒,但是王公则是穆斯林。邦主米尔·奥斯曼·阿里汗企图海德拉巴成为独立国家或者加入巴基斯坦。

1年9月13日,印度采用武力方式入侵海得拉巴,土邦军队不堪一击,海德拉巴被迫投降,海得拉巴成为印度一部分。

3、朱纳加德

朱纳加德土邦位于印度西部的卡提阿瓦半岛,面积约5万平方公里,情况和海得拉巴的情况差不多,居民中80%以上是印度教徒,但是王公是穆斯林。

年,该土邦王公到了最后决定加入巴基斯坦,土邦居民发生暴乱,王公逃亡到了巴基斯坦,随后印度接管了该土邦政权,在1年举行了全民公决,绝大多数居民同意加入印度。

年巴基斯坦新地图包括朱纳加德

年8月巴基斯坦内阁批准了全新规划的全国政治地图,正式将有争议的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全境划入巴基斯坦领土范围内,同时把朱纳加德也首次画入本国地图当中。但是没有画入中国领土阿克赛钦和克里青河谷——这两块土地绝大多数在中国实际控制下,但是被印度非法画入所谓的克什米尔邦。

4、果阿

果阿位于印度西海岸。年葡萄牙“航海家和探险家”瓦斯科·达·伽马希望在印度半岛获得据点,于是在今天印度喀拉拉邦的科泽科德登陆,后来看中今天的果阿这个地方。希望作为葡萄牙贸易的中转站和军事据点。

年,葡萄牙舰队打败当地土邦,正式获得该地,并逐步改变当地伊斯兰信仰,让他们成为基督教徒。为了避免被英国并吞,葡萄牙政府鼓励葡萄牙人移民到果阿,而且在果阿鼓励葡萄牙男人与当地人通婚。19世纪,果阿把首府迁到帕纳吉,后来又不断扩张果阿的管辖范围。

果阿位置

印度独立之后,要求葡萄牙退出印度半岛,遭到拒绝,还镇压果阿当地解放运动。年,印度先派0名不带武器志愿强行进入果阿,但遭到葡萄牙的武力驱逐,有多人人死亡。

年,印度二度用兵,派3万军队,加上空中支持力量,向果阿发动进攻,仅仅48小时,葡萄牙的多军队就投降了。这是印度独立后唯一一次“全面胜利”。年,果阿成为独立的一个邦,目前是印度最富裕的一个邦。

达曼-第乌和达曼内陆的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同时被印度占领。果阿成为印度一个邦之后,达曼-第乌和达德拉-纳加尔哈维利依然保持由联邦派员治政的地位。

4、本地治里

法国在印度也有殖民地。年法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年建立第一块殖民地。年又占领最大一块殖民地——本地治里。

本地治里

印度独立后,年10月,印度占领法国殖民地默吉利伯德纳姆、科泽科德及等地。1年法国与印度达成协议,由当地人民投票公决其归属前途。年5月金德讷格尔于回归印度,后来成为西孟加拉邦一部份。年11月1日,其余四个法属印度地区由印度接管,以“本地治里”的名义共组成为印度的一个联邦属地。

5、锡金

锡金原本是喜马拉雅山南麓的一个小国,本是中国西藏的藩属。印度独立之后,一直效仿觊觎此地,20世纪70年代,被印度非法吞并,而西方国家对印度实行绥靖政策,坐视不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