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518420286668560&wfr=spider&for=pc这就是现代版的“落后就要挨打”。
19年前的今天,就在凌晨5时45分,美*的隐形轰炸机用导弹袭击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
19年后,对这一事件背后的真正原因,在中国仍然充满争议!
美国*府,上到时任总统克林顿,下到具体与中国进行紧急沟通的外交官员都强调,“这是一次非常低级的错误,因为*方使用的地图存在问题,导致了对中国驻南使馆的误炸”。美方也做出了公开道歉。
《环球时报》5月9日出版的特刊
但是,这真是误炸吗?一方面美国国家地图局的专业人士不愿意背这个“黑锅”,另一方面从*事技术角度也被挖出了一些破绽。
为什么美国不会误炸英国、法国在南斯拉夫的大使馆?如果真是“误炸”,当时战争早就开打,美*连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在哪都不知道,足见他们当时对中国的轻视。
袭击
年5月,在巴尔干半岛的科索沃战争中,北约组织的*队空袭南斯拉夫。
北京时间5月8日凌晨5时45分,当时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人员大部分已经进入睡梦之中(当地时间接近半夜12点),然而一架美*最先进的B-2隐形轰炸机向位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樱花路3号的建筑物发射了3枚精确制导炸弹。
被炸中身亡的新华社女记者邵云环(左一)、《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其夫人朱颖(中和右一)
突如其来得袭击导致三名中国记者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当场丧生,炸伤数十人,造成大使馆建筑的严重损毁。
当天,在北京和中国其他许多城市,众多愤怒的学生和市民上街举行反美游行。他们认为美国飞机轰炸中国大使馆是蓄意行为。
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自传《我的一生》出版,其中有多处内容谈到在他执*期间发生的中美关系风波。他在书中介绍了“误炸”中国大使馆的来龙去脉:
“5月7日,我们遭受了(科索沃)战争中最糟糕的*治挫折。北约轰炸了位于贝尔格莱德的中国大使馆,三名中国公民丧生。我很快了解到,炸弹击中了预定目标,但那目标是依据中央情报局过时的地图确定的,中国大使馆被错误地认定为塞尔维亚*府的用于*事目的的建筑。这种错误是我们先前一直努力要避免的……”
时任驻美大使李肇星要求克林顿亲笔道歉
克林顿还写道,在得知中国大使馆遭到轰炸造成伤亡之后,“我目瞪口呆,对这个错误深感不安,立即打电话想向当时的中国最高领导人道歉。但中国领导人拒绝接电话,因此我公开地反复地表示歉意。”
炸馆事件也让这位美国驻华大使真正认识到,激怒中国人的代价。上一次发生驻华使领馆遭激烈抗议,还是在年。
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尙慕杰说:“大学生们当天来到使馆外面,砸烂玻璃,捣毁我们的汽车。在成都也是这样,他们烧了总领事的官邸,差一点冲进总领馆。我觉得这的确是一个悲剧性的失误,中央情报局的地图错了,他们炸错地方了。
“大使馆被抗议者包围,我们三四天都出不去。抗议者也包围了我们的官邸。整个晚上都有石头砸在房子上。中国抗议者想冲进官邸。我很害怕。那天傍晚,我们撤到大院里的另一座楼里。这是美国新闻署的楼,窗户上有栏杆挡着。所以我们那天晚上就在那座楼里,躲在桌子底下”。
争议
对于“误炸”,中国人其实很难将这两个字,与科技发达程度冠绝全球的美国联系起来。
克林顿在那本自传中回忆说,在误炸使馆事件发生一个星期后,他终于跟当时中国的最高领导人通了电话。克林顿写道:
“我再次道歉,并且跟他说,我认为他不会相信我会故意让*机炸中国的大使馆。中国领导人回答说,他知道我不会。但是他又说,他相信在美国国防部或中央情报局内有人不满美中关系走近,因此可能故意在地图上做手脚,造成中美分裂。中国最高领导人难以相信,美国这样一个技术最先进的国家会犯这种错误。”
皮克林
克林顿*府当时专门派了一位负责*治事务的副国务卿到中国来,花一整天的时间向中方说明地图为什么会发生问题和其它一些情况。总而言之,就是向中方解释这次失误是怎么发生的。
根据这位名叫托马斯皮克林的副国务卿的解释,攻击是由三方面的基本失误造成的:
第一:用于将南斯拉夫联邦*需供应采购局(FDSP)总部作为攻击目标的定位技术有严重缺陷;
第二:用于核实目标信息的*事或情报的数据库都未包括中国大使馆的正确位置;
第三:目标复查过程中的任何程序都未发觉上述两个错误。对于“目标大楼不是南斯拉夫联邦*需供应采购局总部,却是中国大使馆”这一事实,没有人向可能了解的人士征求意见。
美国方面关于“误炸”的说法,还有一个经常被列举的证据。
在炸馆事件发生的时候,正值美国周末。通过美国媒体报道可以发现,在年5月8日消息传来之前,美国的一些国防高官和家人正参加一个户外烧烤餐会。这时惊闻在南斯拉夫出了大事,于是官员们赶去上班,了解和处理危机。
如此看来,当时这些高官对此毫无准备。所以,美国人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是:轰炸一个国家的大使馆可以被看作变相宣战或者不宣而战,可能招致反击。假如真是蓄意而为,那么在袭击中国大使馆时,美国*方高层应该严阵以待,坐镇办公室,而不是参加户外烧烤趴。
当时,《纽约时报》也发表了长篇调查报道,结论是:这个事件是由一系列错误的重合造成的误炸。
但是,时隔多年之后,美国媒体的中文网站曾就此事做过调查,有50.5%的投票者认为“是北约故意炸的”,有28.3%的投票者认为“是误炸,美国不可能有意攻击中国使馆”,其余的选择“不清楚,希望了解有关信息”。
所以,并不认同这一“误炸”说法的人,起码在中国是占大多数的。
至于美*为什么要制造这场“误炸”,多年来在中国存在着多种说法。其中香港《亚洲周刊》的一篇报道颇具代表性。
当时,《亚洲周刊》的日裔美国记者岛津洋一发表了一篇独家报道,题为《炸中国使馆绝非意外》。文章通过在美国和欧洲的采访,得出结论:
美国所称“南斯拉夫联邦*需局”与中国使馆距离太远,连国家地图局都不甘自己的专业水准被践踏,拒当代罪羔羊。该局公开发表声明,强调它们的地图都非常准确,不断更新。北约空*“误炸”,绝对与他们无关。
而通过对北约*事情报人士的匿名采访,真正的原因其实是,美国人获得了错误的情报,认为当时南联盟领导人米洛舍维奇在中国大使馆内,或者用来击落美国隐形战机的精密电子战设备在中国大使馆内。
所以导致美国人想冒险一把。事实证明,米洛舍维奇和电子战设备都不在中国大使馆内。
多年来,中国互联网上还有一种说法:美国人接获情报,发现一架被击落的美*F-隐形战机的残骸被南联盟当局运至中国大使馆,华盛顿担心中国破解美隐形战机的高科技机密,于是把心一横,15分钟内两度轰炸中国大使馆。
轻视
虽然这些说法都是推测,并没有得到美国官方或者权威人士的公开承认,但是也从不同方面,拆除了支撑美国“误炸论”的主要支柱。
就像时任美国驻华大使尙慕杰在回忆中谈到的,无论美国有着什么样的借口,这件事情能够发生,本身就令中国无法接受,无法理解。
尙慕杰在回忆中谈到当时即将离开中国时,打电话给一位中国朋友礼节性告别。这位朋友提起轰炸事件,我说那是一次严重的失误。我们很遗憾,而且为此道歉。他说:‘可是,你们知道在贝尔格莱德的英国大使馆在哪里,但是不知道中国大使馆在哪里。’”
的确,美国当时在战区共有近50颗卫星,其中24颗为全球导航和定位卫星,这些卫星可用来对使馆进行精确定位。
美国还有电子侦察和照相卫星,装有合成孔径雷达的卫星,还能够穿透地面对地下目标进行透视。
而且,在面对重要地面打击目标时,侦察机和无人机还会对目标进行反复侦察,以便相互验证。特殊情况下,还要派遣特工人员渗透到目标附近,摸清实地状况,以防误炸误伤。
所以,即便如美国所说是“误炸”,那也就坐实了美国方面对“这一目标是否是中国大使馆”非常轻视,因为只需派遣一个线人,在大白天到这座建筑目标转悠一下,就能看到明显的中国国旗和大使馆标志。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为7.1%,算是一个小低潮。而在全球GDP排名中,19年前的中国以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七,在美、日、德、英、法、意大利之后。
而现在,中国凭借之后十多年踏踏实实发展,经济体量已经是世界第二,而且正在拉近与美国的距离。在硬实力上,中国国际地位和分量的上升,在这19年里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用不少中国网民的话说,那场“误炸”也让很多中国人更加清醒了,因为这就是现代版的“落后就要挨打”。
在*事实力上,解放*多次在海外执行撤侨任务,已经展示了我们在维护海外利益上的决心和能力。而在19年前,在很多地方,我们还处于“力不能及”的现实状态。
19年后,我们可以自信地说,美国人想要再对中国搞“误炸”已经不可能。他们若在第三国发动*事打击,行动之前起码会标注中国的重要场所加以避免。
因为,今天如果再发生一场“误炸”,美国人面临的代价可能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