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哪家治疗最好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年二战时期,南斯拉夫人救助了一个犹太小女孩,50年后的科索沃危机,曾经的这个女孩下令:无差别轰炸。
那个小女孩就是现在美国第一任女国务卿奥尔布赖特,曾经羸弱,“杀气腾腾”。
伊拉克战争,萨达姆将奥尔布赖特称为“一条绝无仅有的毒蛇”,面对强硬的萨达姆,在克林顿考虑用协商的方式解决时,奥尔布赖特坚持使用武力,她说:“既然我们有那么棒的武器,那为何不用它呢?”
至于动武理由,奥尔布赖特更是说:“因为我们是美国,我们是不可或缺的国家,我们站得很高,比其他国家看得更远,我们看到了我们所有人面临的危险。”
一句话可以看出奥尔布莱特的冷酷,真是为将者自当抛去七情六欲,只考虑战略目的。伊拉克战争间接或直接造成50万儿童死亡,对此奥尔布赖特云淡风轻,称这是必要的代价。
战争于她而言,只不过是国与国的较量,百姓的生死则不在她的考虑范围之内。
9年的世纪末,奥尔布赖特亲自敦促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科林·鲍威尔下令对南联盟进行了70天的“无差别轰炸”,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态度之决断,鲍威尔都惊的目瞪口呆,女人不是都很温柔,见不到战争吗?
年奥尔布赖特去世后,塞尔维亚社会党主席、议长达契奇称“奥尔布赖特即便离世也将永远背负诅咒。”
这次轰炸,奥尔布赖特的手上也沾满了中国人民的斑斑血迹,美军黑暗幽灵隐形轰炸机F被击落后,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美空军的激光精确制导炸弹“意外”击中,三名记者遇害。
追溯前缘,塞尔维亚人对奥尔布赖特的恨意与诅咒也许还包含着一丝悔恨,那是农夫与蛇的悔恨。
年德军席卷欧洲,在奥尔布赖特一家先是从捷克先逃难到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当德军进入南斯拉夫入大肆搜捕犹太人时,南斯拉夫人冒着生命危险庇护了她们一家,把她们送到希腊。谁也没有想到,五十多年后,正是那位被南斯拉夫人舍命相助的小女孩毫不犹豫地主张用炸弹回报他们的儿孙。
奥尔布赖特的铁血与冷酷,也许是童年时的遭遇让她刻骨铭心记住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道理。
奥尔布赖特是犹太人,年5月15日在捷克出生于外交世家,父亲科贝尔在贝尔格莱德为捷克政府工作,衣食富足。
年纳粹入侵捷克仅仅10天后,嗅觉敏锐的父亲科贝尔早已获知纳粹在德国国内对犹太人的血腥,判断如果不走,肯定会遭到屠杀。当断立断,舍弃所有固定资产,带着一家人坐上开往贝尔格莱德的火车,后经希腊进入英国,继续为捷克流亡政府工作。
而没有听从劝告的亲戚,10多人被关进集中营惨死,特别是她的曾祖母等家人在臭名昭著的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命运悲惨,被折磨致死。
奥尔布赖特对家族这段悲惨历史很有感触,加上二战,年德国壮汉把捷克这位邻家少妇凌辱了,英法意三个壮汉路见不平,不是拔刀相助,是拔枪相助,排队队吃果果,不顾道义一起上,雨露均沾,把捷克给瓜分了,而当事人捷克还无权参加,最后英法意吃干抹净还不认账。
以史为鉴,这些经历让奥尔布赖特形成了利益至上和当机立断的处理风格,铁血和冷酷的性格。所以在伊拉克、南联盟等国际纷争上,奥尔布赖特是能用拳头摆平的,绝对不和你废话。
二次世界大战后,奥尔布赖特的父亲科贝尔回国,担任大使,后来成为联合国代表,帮助斡旋印度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问题。
冷战时期,捷克加入苏联阵营成为华约阵营的国家,在北约和华约剑拔弩张之际,苏联综合实力还占优的情况下,父亲科贝尔毅然放弃高官厚禄,带领家人移民美国,申请了在美国的政治庇护,从受人尊敬的外交官到千夫所指的国家叛徒,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对自己判断的自信啊。果不其然,后来华约崩塌,苏联解体……
如果说奥尔布赖特一家逃离捷克那一次判断准确是运气,两次判断准确那只能说科贝尔真是有实力和独到的眼光了。
移民美国
奥尔布赖特出生于欧洲,11岁方移民美国,此时她已经在好几个国家生活过,会说4种语言,所以说居无定所有时也是好事,语言学习,环境非常重要。
高中毕业后,奥尔布赖特获得了韦尔斯利大学的奖学金,攻读政治学,这是一家在马萨诸塞州的女子私立大学,希拉里·克林顿后来也来该校就读。
换句话说,奥尔布赖特获得的是精英教育,而且是靠自己赢得的,这就像我们现在想送自己的子女去读嘉祥一样,光有钱不行,分数还必须上线,但如果你成绩足够变态,分数排名前几名,恭喜你,你就读嘉祥不仅不用给钱,嘉祥还倒贴补你。奥尔布赖特就是这种成绩变态到对方倒贴的。
奥尔布赖特大学毕业后在《丹佛邮报》做实习生,是该报的年轻记者,而且奥尔布赖特学业、爱情两不误,从韦尔斯利大学毕业后就结婚,不给自己成为大龄剩女的机会。婚后7年内,奥尔布赖特生下三个女儿,年生下一对双胞胎女儿:爱丽丝和安妮,年,第三个女儿凯瑟琳出生。
这期间奥尔布赖特还在乔治城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俄语和国际关系研究,造人、养女、学业两不误,真的是成家立业,彰显女强人和时间管理大师的风范。
奥尔布赖特在8岁高龄时候完成博士学位,读书读得多的好处就是你能认识到许多高学历的上层人士,这些人再厉害也不可能单打独斗,也需要团队和帮助。
几年后,奥尔布赖特曾在哥伦比亚大学求学时的教授布热津斯基被任命为卡特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随即邀请奥尔布赖特进入他的智囊团,负责联络国会事宜。
后来,卡特总统任期到点,新总统里根上台,一朝天子一朝臣,奥尔布赖特失业,去了乔治城大学国际事务教授。由于她有丰富的政府工作经验,熟悉相关流程、人脉和符合性要求,此后受邀担任过沃尔特·蒙代尔以及迈克尔·杜卡基斯两人总统竞选活动的外交政策顾问,随未成功,但打响了自己超级顾问的名声。
从政生涯
于是2年,美国最年轻的总统比尔·克林顿竞选时就把奥尔布赖特招致麾下,竞选成功后任命她为驻联合国大使。奥尔布赖特是安理会15名代表中唯一的一位女性,在这里经历为世人指责和津津乐道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作为联合国大使的奥尔布赖特未能阻止卢旺达的种族灭绝,克林顿执政期间,奥尔布赖特一直标榜“美国是不可或缺的国家“,但年的摩加迪沙战役中,美军两架黑鹰直升机遭索马里部队击落,造成19人死亡和7人受伤,特别是战死的美军士兵的遗体被索马里人拖行游街的画面经美国电视台播出,引发了美国公众的强烈不满和游行,克林顿政府不得不在之后的人道主义行动中持保守态度。这一事件后来被改编成电影《黑鹰坠落》
因而在4年的卢旺达暴乱之初,奥尔布赖特对维和采取了较为消极的态度,回绝了联合国秘书长加利要求向联合国驻卢旺达援助团增派人手的要求,最终卢旺达大屠杀爆发,奥尔布赖特恼羞成怒,面对国际社会压力,反而指责加利“没有作为”;
第二件事是6年联合国秘书长换届选举,奥尔布赖特强硬地对加利的连任提名投下否决票,并游说其他国家放弃对加利的提名,起因是美国因欠缴超过15亿美元的联合国会费,被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持续指责和施压,美国则对经费使用横加干预和指责,造成美国与联合国的关系紧张。当时这一行动连克林顿都觉得他们“永远不会成功”,但面对唯一的超级大国阻挠,为了打破美国和联合国的僵局,加利不得不主动放弃连任;
同年,奥尔布赖特经过全票通过的提名,成为美国第64任国务卿,美国第一位女性国务卿,到达权力巅峰。奥尔布赖特的权力和盛名,让阿拉法特也不得不一改成见,在巴以和谈期间亲自接见和洽谈,要知道在中东国家,阿拉伯人是不会跟女人打交道的。她还参与旨在遏制朝鲜核野心的谈判。
奥尔布赖特作为国务卿还有一项让人津津乐道的事是她的胸针,第一次海湾战争后,伊拉克媒体形容她是“无以伦比的蛇”,在随后与伊拉克的谈判中,奥尔布赖特全程佩戴一枚古董蛇胸针。
在俄罗斯卷入“窃听丑闻”,与俄方官员打交道时,奥尔布赖特专门佩戴了一枚巨大的昆虫胸针,因为苏联最有名的,至今都未被仿制成功的,不需要电源工作的,赫赫有名的金唇窃听器,外形就像一只昆虫。
俄罗斯出兵车臣,把车臣共和国打得体无完肤,奥尔布赖特大为光火,形容“猴子的天性是专横多于民主”,因此在一次与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外交场合上,奥尔布赖特佩戴了一枚猴子胸针……
奥尔布赖特是个身材非常矮小的女性,真实身高不超过公分。但是,她一出现,就会以自己的气势压倒全场。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国务卿,她的成功影响了几乎所有国家,是全球女性崛起的一个里程碑,美国后来的第一位黑人女国务卿赖斯就是她的学生。
奥尔布赖特是一个坚定的女权倡导者和捍卫者,她呼吁女性打破男性在各行的主宰地位,和年希拉里·克林顿两次总统竞选时,奥尔布赖特都为其站台,摇旗呐喊,为了拉选票,奥尔布赖特甚至说:“地狱中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专门收容那些不帮助其他女性的女子”。
奥尔布赖特在晚年继续从事写作和公共演讲。年,81岁高龄的奥尔布赖特出版了《法西斯主义:警告》一书,在世界各地推销新书时,奥尔布赖特将特朗普形容为美国历史上“最不民主的”总统,说特朗普干啥啥不行,吃饭第一名,没素质没能力还尽惹事。
其实奥尔布赖特的童年都在欧洲大陆,但移民美国后,在所有行事上和特朗普一致“Americafirst”(美国优先),美国独断专行,但奇怪的是奥尔布赖特和唐纳德-特朗普是所作所为极度相似,却又相杀,这可能就是奥尔布赖特的固有逻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尘归尘土归土
天地尚且不全,何况人乎。奥尔布赖特事业成功,但在婚姻方面却是失败的,她的丈夫是美国富二代约瑟夫,可惜,她不愿意放弃事业。
要想在人前显贵,就得在人后受罪。为了生活与工作,奥尔布赖特每天早上4点起床,照顾孩子,做家务、学习、工作,直至成为政治人物。
在奥尔布赖特功成名就,鲜衣怒马,慕然回首请君同庆时,却发现丈夫约瑟夫劈腿了,与一个年轻的火辣女记者已经把情意绵绵刀和干柴烈火掌打得炉火纯青。
对于这段婚姻,奥尔布赖特也剖析过自己,但很快她就找到了答案,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奥尔布赖特说:“难道是我对事业的执着造成了婚姻的失败吗?我憎恨这个问题,因为这是对有事业心的女性的侮辱。”
没有婚姻,那就用事业代替,成功不是获得所有,成功也是一道选择题,失去哪一样,获得哪一样?
年月2日,美国第64任国务卿玛德琳·奥尔布赖特(MadeleineAlbright)去世,终年8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