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pf.39.net/bdfyy/bdflx/160706/4892467.html世界首款隐身攻击机F-,于年正式退役,但这几年屡被目睹还在飞行,早在年更被发现至少4架F-公然现身叙利亚和伊拉克执行作战任务,且每架F-都携带了大量百公斤级SDB炸弹(小直径炸弹),和之前只能携带两枚大型“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相比,等同于变成了“炸弹卡车”。
F-名为退役,却可以随时启用
所以,美帝所谓的退役,并不代表真的退休,只是封存而已,必要时会随时“复活”和重新启用,思路值得借鉴。从年第一架F-交付,到年最后一架交付,美帝7年时间交付了59架F-。年首批6架B-2战略隐身轰炸机正式服役,于是年美国空军宣布F-全部退役,而最后出厂交付的F-实际使用年限只有18年,最早的不过25年。
之所以抓紧退役F-,也在于该机体型过小,用途过于单一,加上高昂的维护成本所致。这些F-退役后,据说进入了托诺帕基地封存,按照“有需要时就能立即服役”的标准,制定了相关维护保养制度,所以航空爱好者之所以发现F-时不时飞一趟,就在于这些飞机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试飞检测,时刻要保持在随时能用的状态。
大量平面组成的F-,造型奇特科幻
F-最为人知的一件事,还是科索沃战争中,南联盟地空导弹部队使用老式萨姆-3导弹击落了一架不可一世的F-。当然之所以让人难忘,还在于年5月8日美军对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进行了“误炸”,造成三名中国记者罹难,至于使馆内是否藏了F-残骸,都不过是传言罢了。
如今,这款冷战高科技武器F-的“复活”,多少让人有些“昨日重现”的感慨,一个退役多年的飞机竟让美军念念不忘,甚至重新上了战场,就和它的隐身能力有直接关系了。F-的机身多由折面构成,这些折面与垂直面夹角大于30°,使得其正面俯仰30度范围内,几乎没有雷达反射回波,但同时造成F-机身毫无“流线型”可言。
主翼和尾翼后掠角很大,可改善飞行阻力
而F-的机身侧面和机翼上表面间,最大形成了°的夹角,因此雷达从侧面照射F-时,其反射强度也大为削弱,相比机身侧面和机翼成90度夹角的布局,雷达波衰减量可降低20dB左右。加之F-主翼和V形全动垂尾均采用菱形剖面,且都大幅向后延伸呈大后掠,虽对失速性不利,但改善了飞行阻力,垂尾与机体并非垂直,也降低了从侧面照射的雷达波束反射强度。
而在上世纪70年代,要想实现复杂曲面外形的RCS控制,从数学计算和计算机软件模拟上都不大可能,作为美帝第一次对隐身飞机的尝试和探索,F-的隐身布局对比今天的B-2,F-22、F-35和歼-20们,的确显得有些粗糙,导致F-几乎完全由平面,而非由平滑曲面构成的一架飞机,故而F-的造型就显得怪异和科幻。
机腹相当平坦,也被后续隐身飞机继承
尤其是处于隐身考量,F-采用了两台F-无加力改型发动机作为动力,整机推重比仅为0.4,而为了降低进气道雷达反射,采用了细密的格栅网眼,使得发动机进气效率明显降低,另外还是上下弹翼,种种设计致使该机几乎不具备大迎角飞行能力,机动性非常差,这是现代隐身飞机完全难以接受的。
F-平坦机腹平坦,在地面雷达照射时有更好的隐身效果,这个设计被B-2、F-22和歼-20、FC-31们继承,F-35由于单发所以机腹凹凸不平。而双发苏-57机腹本可填平,却因沿袭苏-27系列中央升力体结构,两个发动机之间凹下去。把肚子填平气动变化就大了,而做一个平滑内凹设计满足隐身和强度要求,也算是折中之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