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争做要做好多方面准备,中美博弈的使命与结 [复制链接]

1#


  中国梦,是中国的国家大目标。一个世界大国,首先要思考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然后才清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国家。


  21世纪的世界要成为一个和平世界、和谐世界、合作世界,关键要成为一个“无霸世界”。


  


  ◎“大国崛起”与“世界转型”


  近代世界,在一波又一波大国崛起的矛盾运动中,先后经历了三次转型。


  西方大国崛起,世界第一次转型:从封建世界到资本世界


  近代世界的第一次转型,是从封建世界到资本世界的转型。这次转型的动力,是一批西方国家的崛起,其本质是资本主义的崛起,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崛起;它从根本上终结了西方的中世纪时代以及世界的封建主义时代,使人类由封建世界转型为资本世界。


  尽管那些推动近代世界第一次转型的大国在崛起中犯下了武力扩张和殖民征服的累累“原罪”,但人类世界毕竟在这种血与火的过程中实现了一次相对进步的历史性转型。


  苏联崛起,世界第二次转型:从资本世界到“一球两制”


  苏联的崛起是世界的第二次转型,导致世界由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转型为“两个世界”。苏联的崛起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时代——“一球两制”的时代,终结了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苏联的崛起,让原始资本主义在社会主义大国的逼迫下变得更加人道和文明了,这是世界的第二次历史性的进步。但是苏联与西方大国的竞争并未摆脱霸权竞争的范式。苏联以反霸兴盛,以争霸衰亡。


  中国崛起,世界第三次转型:从“有霸世界”到“无霸世界”


  中国的崛起是一种新型的崛起,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表现有三:


  1.中国崛起的目标不是世界霸权。中国既不挑战霸主,也不威胁强者,更不压迫弱者,而是振兴自己、惠及世界。


  2.中国是在发展中国家群体崛起的环境中崛起的。目前在发展中国家群体中,具备崛起基础和实力的不只中国,若干发展中国家也进入了崛起的大门和层次。因此这种崛起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3.中国走的是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的崛起不同于西方世界殖民、武力式的崛起,而是实践着一种“既不打别人,也不被人打”的崛起,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同繁荣的崛起。因此中国崛起具有道义优势。


  ◎“无霸世界”与“无核世界”


  美国总统奥巴马上台不久便提出建设“无核武器世界”,造就“零核世界”。建设“无核武器世界”需要做出全面的努力,但是,建设“无核武器世界”的关键在于建设“无霸世界”。


  世界和平的最大危险,不是“核武”,而是“霸武”。在核武器产生以前,世界和平的最大危险是霸权,而不是某些神奇武器。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源,是争夺世界霸权,而不是争夺新式武器。二战后50年冷战的根源也是世界霸权,美苏两国因争夺霸权而竞相发展和大量拥有核武器。中国在冷战期间发展和拥有核武器,是为了反霸抗霸,是为了在美苏霸权的挤压和战争威胁下保生存、保安全、保发展。冷战后,世界成为单极世界,美国成为一超独霸,世界出现了核武器扩散的局面。一些国家之所以竭力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其原因就是担心美国在失去制约的情况下“滥杀无辜”。这种担心不无道理,实际上,美国在失去苏联制衡的情况下,霸权心理膨胀,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发动了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一些国家在面临美国霸权威胁,且得不到美国的“战略再保证”的情况下,就把拥有核武器作为自己的护身符。所以,冷战之后战火仍连绵不断,根源不在核武,而在霸权。从战略上保障世界和平的第一位的任务,不是“去核”,而是“去霸”。只有美国“去霸化”,世界才能“去核化”。


  “有霸世界”难建“无核武器世界”


  在一个“有霸世界”,“无核武器国家”最容易受到霸权国家威胁。这些弱国压力巨大,在得不到霸权国家“战略再保证”以及无力自保的情况下,当然不会放弃开发和拥有核武器,目的也仅限于“拥核自保”而已。


  建设“无霸世界”是建设“无核世界”的“战略保证”。在有霸权威胁的世界上,无论是霸权还是非霸权国家,对核武器都有战略需求。而在无霸世界,核武器将成为多余的东西。


  霸权,是催生核武器扩散的根源。走向“无核武器世界”必然是一个走向“无霸世界”的过程。从逻辑上讲,一些国家的“去核化”与“去霸化”紧密相连,所以要以“去霸化”带动“去核化”。


  ◎对世界霸权不提供“战略再保证”


  年,美国副国务卿詹姆斯·斯坦伯格发明了“战略再保证”这个新提法。他说:“正如我们和我们的盟友必须表明的,我们已经准备好欢迎中国作为一个繁荣和成功大国的到来,中国也必须向世界其他国家再保证它的发展和不断壮大的全球角色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


  中国的发展和崛起,不会以其他国家的安全和幸福为代价,但是也不能以维护某一个国家的世界霸权为交换。霸权是世界丛林原则的产物和体现,和平和谐的民主世界,不是弱肉强食的丛林,不需要森林之王。21世纪的文明大国,有责任带头摒弃“霸权思维”,放弃“霸权竞争”,终结“霸权循环”。中国对世界的战略再保证,就是不争霸、不称霸,就是为建设无霸世界作贡献。


  中国不做“世界霸权接班人”


  年8月10日,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在其个人网页发表了《我的*治哲学》,文中说道:“日本处于为继续维持霸权地位而奋斗的美国与谋求成为霸权国家的中国之间,如何维持*经独立、守护自己的国家利益,是日本也是其他亚洲中小国家所烦恼的问题。”其实,鸠山由纪夫只说对了一半。美国确实是一个为继续维持霸权地位而奋斗的国家,但是中国崛起的目标不是成为霸权国家,而是成为不称霸的强国。


  中国的崛起是世界霸权的终结。中美战略竞争的目标不是霸主地位的更替,而是终结一个旧的霸权世界,形成一个无霸权的新世界。世界正处于财富和权势的历史拐点,也就是从有霸世界向无霸世界的转折、转型。中国正带动着新世界的崛起,推动着多极化无霸世界的形成。


  中美两国战略博弈,将深刻改变世界面貌以及两国命运。在这场大博弈中,美国将完成向非霸权国家的转型,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后一个”霸权国家。而中国也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非霸权的世界冠*国家。


  世界霸权,美国不谋求连任,中国不谋求接班。这才是中美两国应该互相承诺的“战略再保证”。


  霸权不是美国的生命线


  美国确实到了需要抢救的时候。“抢救美国”,从金融危机中抢救,给予支持和帮助,是具体的抢救。但要进行根本的抢救、总体的抢救,就要帮美国克服威胁世界也断送美国“国运”的*治致命病症——“霸权病”。美国遭遇的各种困扰的总根源,实际上是“霸权困扰”;美国的各种危机根源在于“霸权危机”;美国的衰落实质是“霸权导致的衰落”。当今世界,靠霸权兴国、强国,是违背历史潮流的;凡是坚持世界霸权的国家,都必然走向衰落、没落。只有向“非霸权国家”、“无霸权世界”前进,才能从根本上摆脱战略被动。

霸权是世界强国的癌症。世界霸权对于美国来说,是一条衰落之路、没落之路,也是一个威胁世界、威胁美国的战略陷阱。美国战略的根本问题不是警惕和害怕别人挑战它的霸主地位,而是使自己尽快跳出霸权陷阱。美国的前途和出路在于,彻底转变靠霸权兴国、强国的战略思维,把自己从霸权思维、霸权战略和霸权目标中解脱出来,实现向非霸权国家的转型。这将是美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场革命。


  走向“世界第一”:中国如何准备


  中国崛起速度太快、规模太大、环境太复杂、模式太独特、影响太深刻,不仅世界感到突然和错愕,连中国人自己也没有做好冲刺“世界第一”的准备。这些必要的准备,在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时,显得更为迫切。争做世界头号强国,整个中华民族要做好的准备,是多方面的,但以下几个方面的准备必不可少。


  ◎争当“第一”的“认识”准备


  “世界第一”的价值是什么?中国成为世界第一的意义是什么?当代中国人值得不值得为世界第一去奋斗?要在这个问题上形成共识,首先需要做好“认识准备”。有人认为去争世界第一是好大喜功,离老百姓太远;有人认为,把那些倒数世界第一的问题解决好更实际。诸如此类的看法不是没有道理。而统一认识的关键在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恰恰能够在更高的起点和层次上,为解决诸多具体问题创造更好的战略环境和条件。


  中国第一,作为中美战略竞争的结局,将具有五个标志性意义。


  一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竞争的结果,说明发展中国家可以成为发达国家甚至超过发达国家。


  二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这是世界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与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竞争的结果,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国家第一次在生产力总量上超过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治优势第一次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优势的基础之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也将由于创造了“世界第一”的奇迹而成为世界第一模式。近代世界,西方国家创造和占有的财富最多。二战后的苏联呈现出赶超美国的强劲势头,但即便是处在巅峰时期的苏联,也只有美国生产总值60%的经济力量。在美国称霸前的年中,欧洲列强曾经轮流坐庄。在西方国家占有世界大部分财富两个世纪后,现在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在经济规模上,西方正在逐渐被发展中国家赶超。到年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将超越美国;到年,世界三大经济体的排序将是中国、美国、印度。西方老牌大国将甘拜下风。


  三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赋予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以新的意义,说明不仅西方文明能给世界带来福音,东方文化也能引领世界潮流,具有更大的魅力、更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世界近代历史上,英语民族一直领跑世界;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汉语民族将开始领跑世界。


  四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将打破西方的“人种歧视”。孙中山于年就在其《三民主义》中阐述了反对人种歧视的观点。迄今为止,近代的“世界第一”国家,都是由白种人建立的。中国成为“世界第一”,说明*种人也是世界的优秀种族,并不是白种人独优。白种人能做的事,*种人也能做,而且会做得更好。


  五是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将改变西方长期形成的地缘优越感。近代“世界第一”国家,都是在欧美地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是亚洲的光荣。


  可见,中国成为世界第一,是在创造一个伟大的事业,它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而且具有*治意义、文化意义,必将成为中国的*治和道义资源,必将转化为每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可以说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国第一、匹夫有利”。


  ◎大国“崛起”的“志向”准备


  大国崛起,必需“大志”。这是大国崛起的一个重要特点规律。凡是“大国崛起”的国家,都是具有“世界第一”理想和志向的国家,都是竞争过世界第一的国家。冲刺世界第一,是这些世界大国的共同特征、共同性格。缺乏追求世界第一的雄心壮志的民族与国家,很难成为世界优秀的民族与国家。正是那种争当世界第一的志向、追求、激情、信仰和信心,成了民族兴旺、国家崛起的动力源泉。世界上的优秀民族,都是敢于和善于争第一并在竞争世界第一的比赛中有过出色成绩和不俗表现的民族。所以,争世界第一、做头号强国的一个必需的准备,就是“志向”的准备,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准备。


  葡萄牙在“崛起”的时候,只有万人口,今天中国一个“大县”的人口都要超过它。今天的葡萄牙依然是一个欧洲小国,国土面积92?多平方千米,人口刚过1?万。但是环顾当今世界,除大洋洲之外,地球的各个大陆都有以葡萄牙语为官方语言的国家或地区。葡萄牙帝国曾像巨人一样站立在地球上,横跨个经度,纵贯70个纬度,印度洋、阿拉伯海、南海一带几乎成为葡萄牙的“内海”。当时葡萄牙诗人骄傲地宣称:“我就是葡萄牙,我比整个世界都大!”正是这种“我比整个世界都大”的气概,使葡萄牙成为近代国际舞台上第一个“世界第一”。


  小国创大业的荷兰人有一幅画:《阿姆斯特丹女神》。在这幅画中,阿姆斯特丹女神的手,放在地球仪的上面。小国荷兰,把世界装在自己的心中,玩地球于股掌之上。荷兰崛起的时候,全国人口大约万,却在17世纪的世界舞 领风骚,创造了一个*金时代。


  俄国著名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说过:“真正伟大的民族永远不屑于在人类中扮演一个次要角色,甚至也不屑于扮演头等角色,而一定要扮演独一无二的角色”。


  戴高乐的名言是:“法国如果不伟大,就不成其为法国。”他认为法国的特点就是伟大,法国的性格就是伟大,法国的目标就是伟大。伟大,是法国的“国家信仰”和“国家志向”。


  美国建国多年来,一直是在“世界楷模”、“领袖国家”、“美国世纪”的呼声中前进的。


  竞争是人类的天性,竞争也是国家的天性。竞争最需要自信,自信才能够自强。实力最强的国家需要自信,而实力不足的国家,更需要自信。回首那些曾经崛起的大国,在崛起时没有一个比中国大,不论是在国土面积、人口、财富方面,都无法与中国相比。在近代世界崛起的国家中,绝大多数实际上是小国的崛起,有的是从国土不足10万平方千米、国民只有百万的微型小国,崛起为世界第一大国。


  一部大国崛起的历史证明,大国之大,不在于国土之大,不在于国民之众,而在于志向远大、目标远大。大国无大志,必然衰落;小国有大志,也能完成“大国崛起”的伟大历程。


  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战争与消亡的世纪,那么21世纪就是一个竞争与淘汰的世纪。美国人说,21世纪仍然是美国世纪。印度前总理瓦杰帕伊早就宣称:“21世纪将是印度的世纪。”在21世纪的世界赛场上,具有夺冠之志的国家岂止一二!21世纪的中国,如果不能成为世界第一,不能成为头号强国,就必然是一个落伍的国家,是一个即将被淘汰的国家。


  中国人冲刺世界第一,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准备,就是“理想”和“志向”的准备。


  ◎把握“机遇”的“战略准备”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发展和崛起的过程中会幸遇难得的战略机遇期,而这些战略机遇期的价值和收获,取决于战略准备的质量和程度。


  新中国建立后,在国家发展的战略机遇期问题上,有过成功的记载,也有过错失的遗憾。第一次遗憾是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被国际公认为*事大国,安全环境大为改善,经济建设具有了良好发展的战略机遇。但这次宝贵的战略机遇仅仅被有效利用了4年,就被“整风反右”以及随后进行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共产风”结束和断送了。而此时,日本却利用其有利的国际环境,在其战略机遇期中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迅速崛起。第二次遗憾是在70年代初期中、美、苏三角斗争中,苏联的战略威胁促使中美在年朝着关系正常化方向迈进,中国的战略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在年至年6年间,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多达51个,而在至年的22年中,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54个。如此良好的战略机遇,却因“文化大革命”而未得到有效利用。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战略指导正确,战略准备充分,能够在苏联解体、日本经济停滞不前、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深陷伊拉克战争泥潭以及8年世界爆发经济危机等情况下,正确应对,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现在面临的不仅是一般的大国崛起的战略机遇期,而是摘取世界第一的战略冲刺期,必须有更充分的战略准备,有更优质的战略创新、战略设计和战略指导。


  ◎保持“清醒”的“心理准备”


  世界第一、头号强国,是中国21世纪的大目标。为这个大目标奋斗需要民众的豪情和激情。世界第一,本来是中国的传统;头号强国,本来是中国的历史。但这个历史和传统一度被丢失了。其原因就是中国人“集体沉睡了”。正如孙中山年说的,中国国家地位在近代世界“一落千丈”,“此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从前失去民族精神,好比是睡着觉;现在要恢复民族精神,就要唤醒起来”。觉醒的中国巨龙,要再立中国第一的志向,再作中国第一的贡献,再尽中国第一的责任,再圆中国第一的梦想。


  今天,伟大的中华民族已经被“唤醒起来”,在激情澎湃的同时,我们必须保持冷静和清醒。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曾患过急性的“激情病”,受过挫折,吃过大亏。而在当今全国沸腾、全民浮躁的情况下,保持头脑冷静,保证心态平和,显得尤为迫切。7年中国GDP超过了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但是中国人口13亿,德国人口8?万,7年中国人均GDP是2?美元,德国是40?美元,是中国的15.4倍。差距是巨大的。中国需要赶超的冲动,但更需要超人的理性和冷静。

不能把“领袖国家”搞成“霸权国家”


  在近代世界历史上,国际社会的领袖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的霸权国家,是霸权性质的领袖国家,这些领袖国家同时是霸主国家。而未来中国作为世界的领袖国家,就是要改变这种性质,第一次实现“领袖国家”不等于“霸权国家”的根本转变,成为后美国时代的第一个非霸权性质的领袖国家。


  自从欧洲航海家们通过地理大发现,通过地理大串联,把地球各个地域分散的地区社会联结为国际社会以后,在地球上就产生了一种新的需要,就是“国际秩序”的需要,就是领导世界与管理世界的需要。而国际秩序的形成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国际社会的历史已经有年,而真正理想的国际秩序至今没有真正形成,国际秩序要达到像国家秩序那样的程度,还有相当遥远的道路要走。


  关于世界领导权发展演进的历史,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无主”阶段,有国际社会而无国际秩序。这一阶段,基本特征是“强者为盗”、“能者为匪”,少数国家依靠武力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杀戮和抢劫,竭泽而渔,消灭文明。早期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就是早期国际社会强者为盗的典型,它们在刚刚形成的国际社会的原始丛林中,实践着霍布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这是国际社会的原始期。这一阶段是1—年的30年战争结束以前,大约有年时间。


  第二阶段是“霸主”阶段,即强者为主、强者为霸的阶段。从年的30年战争以后开始,国际社会开始有了第一个国际秩序,进入通过战争产生霸主,依靠霸主建立和维持国际秩序的时代。在霸主时代的典型霸主国家是英国和美国,霸主时代的国际秩序的典型代表是“英国治下的和平”和“美国治下的和平”。这一阶段从年至今,已经经历了三个半世纪。


  第三阶段是“民主”阶段。这一阶段的根本标志是中国走上领袖国家的岗位,是国家关系的民主化和国际社会的民主化。


  美国对世界的霸权领导落伍于时代,作为领袖国家不够称职,美国霸权性质的领导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马来西亚前总理穆罕默德马哈蒂尔在接受中国电视台采访时说:“美国有很好的机会展示它的文明,不幸的是美国的领导者通过带有侵犯的方式展示它的实力。包括优先攻击权,也就是在没有受到别的国家攻击的情况下,美国认为它有权力进攻和征服别的国家。这令一些小国很担心。这不是美国应该承担的角色,美国应该是一位好的国际公民,应该赞同联合国这样的国际组织来监督国际关系和各国的表现。我认为美国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国家,可以承担世界的责任。但是除非美国和其他国家之间建立平衡,否则美国会欺凌弱小者。一个好的领导者不应该是侵略性的,应该做符合道德的事情。发动战争征服别的国家,杀害人民,这不是好的领导者,应该发展自己的国家,给人民更好的生活,但是不能因此攻击和侵略别的国家,夺走别的国家的东西。比如不能为了给自己国家的人民好生活,就去征服一个富有石油的国家,而是应该通过勤劳、发展工业来达到。可以努力给人民好生活,但是不是以牺牲别的国家为代价。征服其他国家,把资源拿走,给自己用,这是陈旧的王国概念,是错误的。”中国作为新的领袖国家,将不会走上美国的霸权之路,而是保持全球的和平与和谐。

中美


  美国经济总量GDP是在年超过英国而成为世界第一的。而美国是在经济总量超过英国半个世纪后的年,即在二战后才取代了英国的世界领袖地位。中国现在经济总量还没有超过美国,在超过美国50年以后再谈世界领袖地位也不迟,所以美国根本不用紧张。而中国也要“抓紧争第一,稳妥担重任”,不急于担任世界领袖。这也是韬光养晦的要求。让美国多留任一段时间,对各个方面都好。


  其实,美国的缓称王,并不是自觉的,而是不得已。美国历来具有称霸世界的野心,甚至在美国还没有成为一个国家以前,那些从欧洲国家漂洋过海的先民们,就具有在北美建立“山巅之城”、要做引领人类的“世界灯塔”的理想和抱负。他们认为自己作为上帝选民,领导世界是一种“天定命运”。但是由于美国实力的局限,在19世纪末之前的时间里,美国只能奉行孤立主义战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次削弱欧洲大国、崛起美国实力的重要拐点。战争期间,美国的经济总量超过了欧洲国家的总和,这使美国领导世界的欲望大增,急于走上世界领导岗位。威尔逊发表“十四点计划”,倡导成立国联,抛出了美国领导世界的施*纲领,描绘了美国驾驭世界的蓝图,是美国设计世界和领导世界的重要理论与实践。但是由于美国刚刚在世界脱颖而出,其暴发户雄厚的经济实力尚未能够转化为主导世界大局的战略能力,美国的威信还难以在世界大舞台服众,英国和法国等老牌帝国余威尚在,威尔逊领导世界的“美国梦”,不仅在国际舞台而且在国内都受到抵制,结果是美国没有成为世界领导者,威尔逊本人也折了寿,逝世于游说“美国梦”的疲惫旅途中,成为一段苍凉历史。因此,美国没有能够及时走上世界领导岗位,实现“领袖梦”,只好重新回到孤立主义轨道。


  中国在21世纪成为世界领袖国家,要经历半个世纪、三个阶段的努力:第一阶段是在追赶和接近美国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对世界的领导;第二阶段是在与美国并驾齐驱的情况下,与美国共同领导世界;第三阶段是在超越美国一段时间后,中国在对世界的领导和管理中起主导作用,成为世界的主要领导者。目前中国是积极参与领导,正在走向共同领导,这个阶段大体要持续20—30年。


  中国走向领袖国家的道路,就是一条从“自立于林”到“木秀于林”,从融入国际体系到主导国际体系的道路。没有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就没有融入世界的资格。而融入世界,与世界接轨,并不是我们的目标,而是必须有所作为,成为引导世界、主导世界、领导世界的领袖国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