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战地旅游能让人赌上性命的旅行,只有这个
TUhjnbcbe - 2022/9/11 7:02:00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pf/a_5941745.html

下个月的十一*金周,相信不少人已经盘算规划好了旅行计划,来补偿整个上半年没法儿出门的苦闷。

之前口口声声可以在家宅到世界灭亡的人,终于发现能隔三差五出门被景区收智商税的生活是如此美好。

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旅游更多是日常生活之外的放松。

就像陈绮贞在歌里唱的,旅行的意义就是:你累积了许多飞行,你用心挑选纪念品,你收集了地图上每一次的风和日丽。

△旅行对于大多数人们而言就是生活之外

大部分旅行者其实并不介意美好的小镇千篇一律,有趣的都市万里挑一,毕竟人们只是想暂时离开自己的生活轨道,而不是彻底脱轨。

然而有一群人早已厌倦了这种传统的旅行方式,厌倦了白天抢网红位置自拍,晚上躺在ins风民宿刷手机。

利比亚、索马里、叙利亚,苏丹,这些平时只会因为爆炸、枪战、绑架出现在国际新闻里的地方,他们正逆着难民逃离的方向出发。

△叙利亚的街景

在作死的边缘疯狂试探

战地旅游并不是近几年的新鲜事物,从年开始,就有专门策划战地旅行的旅行社,但一直仅限于部分活腻了的发烧友。

△战场是十分危险的地方/unsplash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尤其是Vice和AnthonyBourdain等平台推出的冒险式旅游纪录片的走红,使得该行业保持着每年超过60%的增长速度,年的估值已经达到亿美元。

这其中,不可否认存在相当一部分人是出于对战争的猎奇心理。

喜欢看国际新闻的人都会觉得中东打仗的频率堪比北京堵车,事实上中东地区也确实涌现了不少著名战地景点。

以色列和叙利亚边境处的戈兰高地,正好可以俯瞰到叙利亚的城市Quneitra,叙利亚内战时期最激烈的战斗都发生在这里。

曾任以色列国防*的马洛姆退休以后再就业成了导游,定期带着游客来戈兰高地吃瓜。

△在戈兰高地能看到战火烟雾

发隔壁战争财的不只他一个,每天在戈兰高地都会有数十位游客在这里拿着望远镜和单反相机焦急地等待。

大部分游客都很难碰上几个月一次的战斗,邻国的不幸成为游客的幸运。

他们可能刚刚游览完附近的酿酒厂、樱桃市场和手工巧克力店,相比于这些常规的消费项目,可遇不可求的实弹“表演”要有意思的多。

虽然这种隔岸观火并不总是安全,年6月22日,一枚飞入以色列境内的炸弹炸死了一名14岁的男孩。

△被战火炸毁的房屋i

然而一丝危险的可能更增添了战地旅游项目的刺激性,每次马洛姆对着距离边境一英里正在吃团餐的游客背导游词,说基地组织正在看着你,游客都能激动地连吃三大口压压惊。

在以色列的另一处边境小镇Sderot,也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火药桶。因为靠近加沙地带,一不小心就会擦枪走火。

△Sderot小镇很容易遭到袭击

每次导弹还没发射,人们已经架好了塑料草坪椅,前排出售瓜子饮料矿泉水,只要哈马斯的火箭弹被以色列导弹防御系统拦截,现场就是一片快活的气息。

更虎的俄罗斯旅游公司则直接开发了一条叫“阿萨德之旅”的叙利亚旅游线路,旅行项目中包括将游客带入当地反恐战场前线并且近距离观察战斗,就差安排几个民风淳朴的恐怖分子提供合影留念服务了。

这些景点再不去,以后只能看照片了

有人追着战争跑,有人则想跑在战争前面。

今年1月,美*在巴格达利用无人机空袭,导致包括伊朗高级指挥官苏莱曼尼本人在内的至少七人身亡。

伊朗发誓要实施“报复”。美国总统特朗普马上在其推特上信口开河。表示如果伊朗报复,他就要去炸伊朗的文化遗产。

这一言论马上招致大量批评,逼得美国国防部长埃斯珀连忙出来否认三连:我不是,我没有,别瞎说啊。

然而并不是每一次对于文化遗产的破坏都能在这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气氛中化解。

△叙利亚的贝尔神庙在战争中遭到炸毁

尽管早在年和年,联合国就分别通过了《关于在武装冲突情况下保护文化财产公约》以及《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旨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不受战争的侵袭。本世纪以来,仍然有大量的文化遗产在战争中遭到破坏。

年,阿富汗武装派别塔利班摧毁了希腊式佛教艺术的经典作品巴米扬大佛。

年,位于萨迈拉中心的阿里哈迪清真寺的金色穹顶在爆炸声化为一片瓦砾。

△巴米扬大佛被摧毁后,原来放置大佛的

年,位于伊拉克摩苏尔,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8世纪的约拿之墓被武装分子炸毁。

年,极端组织洗劫了摩苏尔博物馆,并砸毁了古亚述帝国的都城和文化中心尼尼微遗址的人首双翼牛神拉马苏。

巴黎圣母院的失火让很多人感叹世间好物不坚牢,却少有人意识到那些战乱频仍的地方也有着他们悠久的文化和古迹。

对于考古爱好者来说,如果不能阻止它们被毁灭的命运,那就只能冒险只身前往战地,把它留在自己的记忆里。

年,北京大学研究生刘拓在中东进行访古旅行时,正好碰上伊斯兰国快速扩张,他被伊拉克*府*误认为是来加入伊斯兰国的极端分子,将其抓进监狱。

两周之后,在大使馆的的努力下,幸而得到释放。

这则新闻曾引发巨大争议,在不少网民看来这种去伊拉克旅行就是找死,不值得浪费国家资源来进行营救。

很多人看到了他被释放后留着络腮胡、穿着中东传统服装的照片,还认为刘拓的恐怖分子味儿太冲了,呼吁“千万不要让他回国”。

△受到战后摧毁的伊拉克

然而在他后来的回忆里,重要的是*人开着装甲车为他护航让他给位于伊拉克泰西封的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砖供建筑拍照,是在50度的高温下走过圣城纳杰夫,是在尼普尔遗址看见那些穿越千年的古陶片被遗弃在旷野之中。

△圣城纳杰夫的伊玛目阿里清真寺

像巴黎圣母院这样的景点一天就可能有成千上万个游客为它留下影像,游戏设计者甚至早已将它永远留在赛博世界。

而刘拓在中东拍摄的古迹,因为战乱和知名度,可能连一张五年内的高清近照都没有。

就在刘拓游历后,不少的古迹已经在炮火里化为齑粉,他留下的可能是一段文明的最后遗照。

去战地旅游,为了没有战争

组团吃瓜式的战地旅行把苦难变为局外人的刺激和消遣,独自一人前往战地的危险性又会呈指数级增长,如何让更多人通过自己的眼睛和双脚而不是媒体来了解一块充满刻板印象的土地,如何让旅游业帮助这些国家抚平战争的伤口。

一种带有强烈介入性的旅游形式——*治旅游,应运而生。

△旅游业可以帮助一些国家抚平战争的伤

年3月,塞尔维亚共和国科索沃首府普里什蒂纳发生了自科索沃战争结束以来最严重的暴力流血冲突。

尼古拉斯伍德作为当时《纽约时报》驻巴尔干的记者,正好被派去报道战场现况。当他抵达时,整个深陷骚乱之中,阿尔巴尼亚人和塞尔维亚人的冲突趋于白热化。

随后,类似“种族冲突的新担忧”这样的标题在各大媒体报道中频繁出现。

在外人的理解里,这些年轻人因国家的内部分裂而战,但身处其中的伍德却发现问题复杂的多,而媒体报道无可避免地会存在偏差与误解。

△中东的战火/unsplash

如何才能让外界对于战争发生的背景、现状以及当地人民的诉求感同身受?退出新闻行业后,伍德动用自己的资源成立了一个名为“*治之友”的旅行社。

*治之友的行程安排不像普通旅行社那样除了钱,什么也别想留下,除了纪念品,什么也带不走。

它的每个行程都少不了会议简报、沙龙讲座和实地考察这三大主题,以保证能让游客完全进入当地的语境之中。

△伊拉克的废墟/unsplash

伍德曾带团到科索沃考察,他安排团队前往战后关系仍然紧张的米特罗维察——一个种族分裂的城市,观察那里的人们如何生活,采访有多少人离开科索沃前往国外居住,本地人对未来的构想又是怎样?

△科索沃战争的图片

出乎游客意料的是,每天普遍

1
查看完整版本: 战地旅游能让人赌上性命的旅行,只有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