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飞
日本现象级动漫《进击的巨人》大结局了,网友几乎一致吐槽其烂尾。
主角艾伦为了让人类实现永久和平,就发动“地鸣”——一种控制全部巨人进行攻击的方式,屠杀了自己种族艾尔迪亚人之外八成的人类,可谓是惨烈异常!
他的逻辑出发点是“平衡”,一方面,他剥夺了艾尔迪亚人的巨人之力,一方面,他抹掉了其他全人类的八成,这样的话,双方就能够在力量上不分上下。
只要力量均衡,就能制止战争。
这种思想属于国际关系理论古典现实主义的核心概念,即国家可以通过阻止任何一个国家获得足够的军事力量来统治所有其他国家来确保其生存。一些现实主义者认为,均势比具有优势国家更稳定,因为敌对联盟之间力量均衡时,侵略是无利可图的。
那么,艾伦的和平理想真的可以实现吗?
一、均势理论不可靠
很遗憾,力量均衡是不能保证带来和平的。
大家都知道,自罗马帝国崩溃之后,欧洲就没有真正的大一统国。
阿尔卑斯、比利牛斯等山脉将欧洲地区分割成不同的地理单元,这些地理单元的面积都差不多,人口、资源也都彼此不相上下。与此同时,这些地理单元发展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水准也都几乎在一个水平线上。
在历史上,欧洲这些国家之间的力量都是长期保持均衡状态的,没有出现过什么压倒性的势力。这种情况,在《枪炮、病菌与钢铁》里,被作者贾雷德·戴蒙德认为是“优化分裂”。所谓“优化分裂”,就是指这种分裂的程度是适中的,不像印度那种裂得稀碎的状态。
但是,各国之间力量的平衡并没有给欧洲带来持久的和平,而是持久的战争。光是耳熟能详的战争就有英法百年战争、三十年战争、路易十四的称霸战争、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等等。加上天主教与伊斯兰教的战争、亚洲游牧民族的入侵以及北欧维京人的骚扰,欧洲好像没有一天消停过。直到维也纳和会,欧洲建立了大国协调和实力均衡原则,才勉强实现了50年的和平。
不过,随着德国的统一和强势崛起,加上奥斯曼帝国的衰落,打破了欧洲大陆势力均衡,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建均势的连锁反应。为了自身安全,大国之间纷纷结盟,大国与其周边邻国或势力范围内的小国形成保护关系,到了一战前夕,欧洲形成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两个军事集团。这两大军事集团的实力不分上下,相当均衡。但是,一战还是不可避免地爆发了,并且给欧洲带来前所未有的灾难。
可能读者会有疑惑,在美苏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不是没有开战么?是的,美苏两强因为都拥有强大核武库,的确没有直接互相薅头发,但是,它们在全球通过各自的代理人,进行了一次次的战争。
代理人战争作为一种间接战略,通常指实力强大的大国或邻国不直接参与,而由其代理国或者国内代理方参与的战争,例如中国春秋时期,位于中原地区的郑国与宋国分别作为晋国和楚国这两个体系大国的代理国经常发生战争。
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把代理人战争比作“最便宜的保单”,由于可避免大国直接对抗,代理人战争曾是美苏全球争霸的首选方式。在冷战期间,据统计,全球共爆发的战争,包括国际战争与国内战争总共有场,其中认定为代理人战争的达到30场,所占比例为27.3%,比较知名的有上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70年代的安哥拉内战以及80年代的尼加拉瓜内战。
可能读者还会质疑,主角艾伦可是极大削弱了艾尔迪亚人和全体人类的战争潜力,在那个平行世界中已经不存在像美苏这样的超级大国,那么战争还会爆发吗?
当然会,当敌对的人类之间没有能力发动大规模的战争时,那就发动小规模的战争呗。例如在古希腊内部,各个城邦之间就经常发生战争。但是因为都是城邦嘛,战争潜力都很有限,尽管各方都竭尽所能,但是能动员的军队规模还是很小。不过,这并不妨碍它们之间总是打仗。
以伯罗奔尼撒战争来说,初期雅典和属于斯巴达领导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一的科林斯的战争,就是一场典型的小规模战争。为争夺波提狄亚,雅典派出的军力是30艘舰船和名重装步兵,科林斯人则是派出重装步兵名和轻装步兵名,随后雅典人又派出名重装步兵和40艘舰船。
在这次小规模的战争中,波提狄亚和同盟者人阵亡,雅典公民重装骑兵阵亡人。艾伦可能没有想过,当人类之间没有能力大打特打之时,完全可以打“村战”嘛。
▲雅典军队结构现实主义创始人华尔志指出,国际体系有一种自动恢复权力平衡的规律。从罗马帝国瓦解迄今,任何企图破坏总体平衡的个别国家的企图,如拿破仑、希特勒、日本帝国等,无一例外地引起其他国家群起制衡,使体系最终回归平衡状态。但是,华尔志忽略了,要回归平衡状态,就必须通过战争这种极端的手段。平衡不再是制止战争的原因,而是战争发动的目标,并且这种通过战争得来的平衡,也经常难以长期维持。
另外,国家之间力量极度失衡之时,也未必就会爆发战争,相反还有可能长期和平共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和加拿大。加拿大虽然陆地面积比中国还大,但是截止到年1月,它的人口只有万,相当于咱安徽省人口的一半。它的军队现役人数人,预备役人数人,加起来也就十万人左右。至于加拿大皇家空军,所有飞机加起来不到两百架,且几乎都是美制装备,可是说是一支非常弱小的空中力量。
为什么小霸王美国就不想着去入侵加拿大?因为加拿大在美国政府看来,其综合国力不构成对美国的威胁,也没有什么进攻性武器,也没有什么不良意图,意识形态上跟自己也大体相同。这样的国家,很适合当盟友,不适合当敌人。
二、实现人类和平的途径
艾伦所信奉的均势理论,自二战结束以来,虽然在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体系中一直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冷战的结束尤其是苏联的瓦解,这一理论却开始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因为美国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当今世界拥有着史无前例的权力,但在国际体系中的其他主要大国迄今为止并没有以一种均势理论所预期的方式来对此做出必要的反应。
从均势理论本身来说,它建立在近代以来欧洲国家体系的经验基础上,即欧洲各大国对各种霸权觊觎国的制衡倾向,针对的主要是那种以庞大的陆军力量为基础的陆上霸权,而不是那种以贸易、金融和海军为基础的海上霸权,这也是为什么欧洲出现过反法联盟,出现过反德的协约国联盟,出现过反苏的德意联盟,却没有出现过反英联盟。美国也是一个海洋国家,靠掌控海洋霸权来主导世界。由于均势理论的来源经验与现代社会相差甚远,它并不是一个普遍真理,艾伦的理想可能真的要付诸东流了。
▲维也纳会议上的反法联盟漫画这里再说说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理论家对于世界永久和平的构想。
马克思从普法战争中总结历史发展客观规律,他认为虽然德国政府和法国政府在进行战争,但是这两国的工人却联合在一起,这是个史无前例的伟大事实,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了更加光明的未来——一个和平的新社会将从中诞生,而国家工人协会正是这个新社会的先声。全世界工人的联合将会消除一切战争,劳动将统治这个世界,每个人都将靠各自的劳动得到相应的收入,而不是靠用资本来剥削别人的劳动来得到收入。
“这个事实表明,同那个经济贫困和政治昏暗的旧社会相对立,正在诞生一个新社会,而这个新社会的国际原则将是和平,因为每一个民族都将有同一个统治者——劳动!”
马克思认为战争的本质是从人类有私有财产开始的,它是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所以,只有彻底消灭了私有制,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也就是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可能彻底消灭战争。
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后,毛泽东提出过实现永久和平的具体途径:战争虽然令人痛恨,但以正义战争消灭非正义战争,却是实现永久和平的唯一途径。这一设想的内在逻辑是,帝国主义世界战争规模越大、越残酷,卷进去的民族越多,时间越长,人类遭受的痛苦越大,离世界的永久和平也就越近。
等到战争毁灭了剥削阶级本身,人类的永久和平就实现了。“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用民族革命战争反对民族反革命战争,用阶级革命战争反对阶级反革命战争。”
另一方面,西方保守主义学者法兰西斯·福山在《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中认为,目前的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各国之间的差异将会越来越少,趋向同一,世界已走到“历史的终结”,因为最理想的社会组织模式已经出现了,就是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方式。
既然自由民主主义肯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这样带至国际关系的层面,就会把希望自己国家比其他国家优秀的不合理欲望,改变为希望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合理欲望。另外,工业革命以后,财富的来源不再单单依赖土地、人力和自然资源,而是科技、教育和劳力的合理组织化,并且后者所能带来的财富可以无限扩大,远比以战争取得领土所获得的任何经济成果更为重要,于是大大减低了各国发动战争的欲望。
最后,民主会为国家带来一种非战的性格,自由民主国家之间甚少兵戎相见,因为这些国家皆认同平等和人权等原则,所以对彼此的正统性不会表示异议。自由民主是从根本地改变了人类的暴力性和攻击性的本能,消除了帝国主义的动机。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会不远万里,相继发动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都不是民主政府,而且还屡次挑衅美国。美国要强迫这些国家建立民主政体,实现福山的和平构想。只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现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局势还是如同一团乱麻,三天两头就是爆炸。
就拿阿富汗来说,二十年了,美国付出了上万士兵伤残和上兆美金的惨重代价,还是搞不定塔利班武装,目前美国社会普遍对阿富汗战争感到不耐烦和不知目的为何。年3月5日起,美国阿富汗和解问题特别代表与塔利班团队在卡塔尔首都多哈重新开始和平谈判,这表明美国真的是不想在这片不毛之地再耗下去了,赶紧抽身才是要紧。
另外,福山也肯定没有想到,年金融危机后,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年英国公投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随后开启退群模式、向多国挑起贸易争端,到了年,中美两强之间的贸易摩擦升级,民粹主义夹持下逆全球化思潮被逐步付诸行动。年新冠疫情后,有关逆全球化的讨论更是愈演愈烈。
三、有些人渴望战争
以上所言,无论是动画里的艾伦,还是现实世界中的马克思、福山等等,他们都畅想世界永远和平,人类永远不要再自相残杀。
但是,不是每个人都希望人类永久和平的。
我们就不谈那些军火商、军国主义分子、政治野心家等唯恐天下不乱之人,就来谈谈一些美化战争、崇尚战争的思想家。尼采就为战争“杰作”唱赞歌,他坚持认为伟大的政治要求战争、战争再战争;约瑟夫·德·梅斯特把战争赞美为思想的完美春天,最好一直春意盎然;马里内则宣称,“除非在斗争之中,余下的无美可言。缺少进攻性而能成为杰作是不可能的”,其结果是在未来,“战争光荣,战争是世界上唯一的保洁剂”。
这些赞美战争的理论,直接为近代法西斯主义的兴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希特勒就认为,战争维系着自然的力量,并促成民族的权力,“任何深入思考过这个世界秩序的人都会意识到它的意义在于战争般的适者生存”,墨索尼里则认为,“只有战争能使人的能量达到最高状态并在有勇气面对它的人身上打上高贵的印记”。
法国法西斯组织的领袖瓦拉则声称,战争是生存的首要法则,是达到生命本能的最高水准的唯一的办法,它得以实现权力意志。作为“爱与恨交织的美丽”,战争向我们展示了极端危险的瞬间,因而是基本的和存在的意义。
▲希特勒检阅军队法西斯主义者将战争美学化,正如本杰明所指出的,“导致崇拜,神话战争······同样的孩子气的狂欢,这种症状只不过是从为艺术而艺术,再走向战争这一原理所做的无拘无束的翻译。”
在现实中,希特勒、墨索尼里等人的眼里只有一种战争,就是普遍的“战争”,所有的具体的战争,包括民族战争、宗教战争、世界大战等等,都只是暂时的、有限的组成部分。战争的重要性在于将其视为内心的经历、最高形式的政治活动、对现代技术超级运用,所有这一切的结合,塑造了人的精神品质。我们都常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在他们的眼里,政治与战争之间没有真正的差别。
这就是法西斯主义的可怕之处,他们要通过动员全民族的力量来摧毁人类的生命。
当然,剥开上述美化战争的思想,我们也无法否认,战争本身确实拥有强大的魔力,这种魔力会最大限度地激励参战者,而且其影响力又绝不仅仅限于参战者。
战争的发动,并不完全服务于某一集体利益的行动,即基于理性的算计,今天很多的学者,甚至一些经济学家都不得不承认,包括部落勇士和士兵的人类,并非一心图利的机器。
以色列学者马丁在《战争的文化》中说,战斗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甚至是最大源泉,“人们喜欢读关于战争的书籍,看战争题材的电影,玩基于战争或模仿战争的游戏,每当别国有战争爆发,无论多么遥远多么与己无关,人们都会兴致勃勃。”
因此,人类是否真正的能走向永久和平?确实是一个有待思考的问题。
艾伦用抹掉八成人类的极端手段,乍一看确实很狂妄,可谁能保证一些人的内心深处停止过这种妄想?
1、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3、马丁·范克勒韦尔德:《战争的文化》
4、马克·尼古拉斯:《法西斯主义》
5、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
6、肯尼迪·沃尔兹:《国际政治力理论》
7、法兰西斯·福山:《政治秩序的起源:从前人类时代到法国大革命》
8、阿道夫·希特勒:《我的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