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资料2020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TUhjnbcbe - 2024/7/29 18:08:00

第一单元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与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一)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

1、南美的解放者是:玻利瓦尔(推翻西班牙在拉美的统治)

2、以玻利瓦尔名字命名的国家是:玻利维亚

3、年印度民族大起义中的领导者是:章西女王

4、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给我们的启示:

①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②落后就会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团结就是力量。

(二)俄国的改革

1、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改变落后面貌,增强俄国实力,维护农奴主贵族统治。

(2)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行政体制;

经济上: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教育上:推行文化教育,派遣留学生,创办科学院,开办学校,创办报纸;

社会生活上:学习西方的礼节与生活方式;

军事上:创办新式常备军;

(3)性质:农奴主推行的自上而下的封建性改革。

(4)影响:增强了俄国的实力,开启了俄国近代化的进程。但进一步强化了农奴制,成为俄国发展的障碍。

2、年废除农奴制改革

(1)根本原因:农奴制的存在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目的:维护贵族和地主的利益。

(3)内容:①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具有进步性)②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获得一份土地但需高价赎买。(损害了农奴的利益,是对农奴的又一次剥削)

(4)性质: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影响:①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社会各方面出现新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②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局限性)

(三)美国内战

1、美国领土扩张的方式:战争、购买、吞并。

2、美国内战(—)

(1)根本原因:奴隶制种植园经济阻碍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南北矛盾的焦点:黑人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3)转折:年葛底斯堡大捷。

(4)性质:是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5)意义:①维护了国家统一;②基本废除了黑人奴隶制;③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6)美国内战给我们启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

3、《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1)颁布目的:为了扭转战局。

(2)内容:从年元旦起叛乱各州的黑人奴隶获得自由。

(3)意义:①增强了北方军队的战斗力;②扭转了战局。

4、林肯的贡献:①领导美国内战并取胜,维护了国家的统一。②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解放了黑人奴隶。

(四)日本明治维新

1、明治维新

(1)内容:政治上:实行“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最能体现明治维新性质的措施)

社会生活上:提倡“文明开化”,学习西方的生活方式。

教育上:大力发展教育。(有利于国家可持续发展,比较有远见的措施)

军事上:改革军制,建立新式军队。

(2)性质: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影响:①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民族危机;②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③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2、明治维新与俄国年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异同?

相同点:①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②改革内容都涉及土地问题;

③改革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改革都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局限性相同)

⑤改革后都野蛮侵略中国。

最大不同点:日本改革前遭遇民族危机,俄国则没有。

3、明治维新对我们现代化建设有哪些借鉴的经验?

①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

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人才。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政治前提是:资产阶级统治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2)起止时间:—

(3)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4)电力的发明有什么意义:电力的普遍使用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5)代表性的发明:

通讯工具:电话、电报

(6)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对比

(7)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①大大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导致了垄断组织的产生;

③列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④造成了环境污染问题。

(8)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日本对中国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资产阶级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农民阶级发动义和团运动。

(二)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

①促进人口迅速增长,欧洲国家开始推广大众教育;

②城市化规模越来越大;

③环境污染严重,贫富分化加剧。

(三)近代科学与文化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微积分。代表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观点。

巴尔扎克:被称为“现实主义大师”。小说集《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代表作《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

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他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梵高:《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

(1)一战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一战的目的: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

(3)两大军事集团:同盟国:德国、奥匈帝国。协约国:英国、俄国、法国

(4)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

(5)萨拉热窝事件的认识:个人恐怖主义并不是解决民族危机的良策,往往会将整个国家置于战争的边缘。

(6)一战开始标志:年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7)西线最惨烈的战役:凡尔登战役(有“绞肉机”之称,是说的战争的惨烈性。影响:是一战的转折点,使德国的军事力量走向衰落。)

(8)结束标志:年德国投降。

(9)一战性质: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10)影响:一战造成重大的物质损失和人员伤亡,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1)战争宣传语: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二)列宁与十月革命

1、十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时间:年11月

(2)性质:是一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3)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4)意义: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使俄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道路;

推动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十月革命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国际意义)

2、十月革命与二月革命对比

3、马克思主义

(1)诞生标志:年《共产党宣言》发表

(2)实践:年巴黎公社

(3)实现:十月革命后诞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4)传入中国:十月革命后传入中国。

(5)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革命道路:毛泽东思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年中共七大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建设道路: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十五大作为党的指导思想)

(6)启示: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三)《凡尔赛条约》与《九国公约》

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年巴黎和会的实质: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2)《凡尔赛条约》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分赃性质的是:

①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②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3)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激起中国的五四运动,得出的认识是:①弱国无外交;②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

(4)年《九国公约》的实质/影响:确立在华“门户开放”和“机会均等”的原则,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又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5)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新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表格

(四)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三个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2、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

①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②国家掌控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

3、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影响: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4、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成就及问题

社会主义工业化

(1)成就: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苏联已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强大的工业国。

(2)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农业集体化

(1)成就:年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并初步实现了农业机械化。

(2)问题:从农民身上取走的东西太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

5、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和特点?

标志: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特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五)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赢得印度自治

(2)原因: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3)根本目的:赢得印度的自治

(4)过程:年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年甘地停止运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转入低潮)

年“文明不服从运动”(自取食盐等等)

(5)运动特点:保证资产阶级对运动的领导权。

(6)甘地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和自取海水制盐的实质是:抵制西方的经济侵略。

(7)局限性:体现印度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8)评价/影响:积极: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基础。消极:把民族运动局限于非暴力的框架内,影响了民族运动进一步发展,反映了印度资产阶级在斗争中的软弱性与妥协性。

2、埃及的华夫脱运动

(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继续维持在埃及的统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强烈反对。

(2)领导:华夫脱党及其领导人扎格鲁尔。

(3)结果:年英国政府有条件承认埃及独立。

3、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1)背景: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年墨西哥颁布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目的:为改变墨西哥的落后状况,保证宪法的实施。

(3)内容:①打击寡头势力,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

②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打破少数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

③将服务业和大型工业收归国有,谋求民族经济的独立与发展;

④发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

(4)影响:卡德纳斯改革体现了年宪法的要求,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罗斯福新政

1、-年经济危机

特点: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破坏性大。

2、罗斯福新政

(1)目的

直接目的: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复兴。

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

罗斯福新政中增加了就业机会的措施是:推行“以工代赈”。

(3)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它的特点以及深远影响,罗斯福采用的手段,答案都是:国家干预经济。

(4)罗斯福新政影响/评价:罗斯福新政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恢复了美国人民的信心,恢复了美国的经济,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实质,无法解决美国社会的根本矛盾。

(5)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政策的共同影响是:

①恢复了国民经济;

②巩固了国家政权;

③稳定了社会秩序。

(6)经济危机只能缓解不能根除。(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不能根除)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德国、意大利和日本的侵略扩张

(1)年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2)年希特勒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二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年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建立法西斯专政,二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4)年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5)英法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的政策是:绥靖政策。

(6)慕尼黑协定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

(7)绥靖政策的实质: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企图祸水东引。

2、二战

(1)开始标志:年,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重要战役:

(美日)年,日本偷袭珍珠港,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苏德)年,莫斯科保卫战,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美日)年,中途岛海战,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陷入被动局面,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

(苏德)—斯大林格勒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英-德意)年,阿拉曼战役,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

年,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盟军的两面夹击之中。

年,苏军攻克柏林,德国签署投降书,标志着欧洲战事的结束。

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标志着二战结束。

(3)重要会议:

A.《联合国家宣言》

过程:年1月,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保证全力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决不单独同敌人停战义和。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扭转了战争形势。

B.雅尔塔会议

过程:年,美、英、苏三国政府首脑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

内容:①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主义,战后德国由美英苏等国实行分区占领;(实际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初步确立了战后的国际秩序)②决定战后成立联合国;(取代了一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的地位)③苏联承诺在欧洲战事结束后3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苏联以外蒙古独立为条件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体现了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损害中国利益,体现大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会议有:年巴黎和会、年华盛顿会议、年雅尔塔会议

(5)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原因

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根本原因)

②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③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

④苏联和美国的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力量。

(6)一战和二战的对比

(7)战争给我们的启示:

①我们要珍惜和平,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可以共同应对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问题;

③国家之间应该和平共处,共同发展,不以战争的方式解决争端;

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冷战和美苏对峙的世界)

(一)冷战

1、美苏冷战

(1)德国的分裂(联邦德国美占区、民主德国苏占区)使欧洲冷战对峙局面基本形成。

(2)冷战开始的标志: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3)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北约、一般把华约成立看成是其标志。)

(4)美国对苏冷战政策的表现:

政治上:提出杜鲁门主义;

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实质:扶持和控制西欧;马歇尔计划的目的:遏制苏联)

军事上: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冷战的直接后果:两个德国的出现(德国分裂)

3、美苏冷战时期激烈对抗的代表性事件:古巴导弹危机。

4、冷战的影响:

美苏冷战给世界和平带来巨大影响,由于双方势均力敌,也使世界维持了相对稳定的局面。

5、“冷战”的结束和多极化趋势

(1)“冷战”结束的标志: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终结。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6、为实现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美应该怎样做?

中国:①要坚持改革开放,保持自身繁荣与稳定;

②加强与各国沟通与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③共同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美国:①应放弃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

②与亚太各国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交流合作。

(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欧洲走向联合

欧共体成立的时间:年

欧盟成立的时间:年

欧元正式启用的时间:年

2、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趋势:50年代繁荣—70年代衰退—80年代高速增长90年代美国出现以全球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新经济。

3、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培养人才;

②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4、对于日本的军国主义复活你认为中国应该怎样处理同日本的关系?

①要记住历史,不让悲剧重演;

②正视中日近邻,发展面向未来的中日关系;

③对日本军国主义复活保持高度警惕,并敢于作斗争。

5、日本应该怎样处理与中国及亚洲国家的关系?

①正视和深刻反省过去的侵略历史,走和平发展之路;

②维护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1、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实质: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是资产阶级思想。

民主社会主义的实质:放弃社会主义和共产党、工人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

2.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实质: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由资本主义制度取代社会主义制度。

3.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原因:

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根本原因)

②受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

③受西方“和平演变”的影响。

4.苏联解体的标志:年《阿拉木图宣言》的发表

5.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年苏联解体

6.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的经验教训:

①制定政策要符合本国国情,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②改革要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

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④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⑤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坚持实施依法治国。

(四)亚非拉国家的新发展

1、年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亚非29个国家和地区举行了第一次亚非会议万隆会议。

2、万隆会议所体现的亚非国家和地区团结合作、友好相处,共同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巩固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的精神,被称为“万隆精神”。

3、万隆会议的意义:提高了亚非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自信,鼓舞了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4、年,埃及领导人纳赛尔发动政变,推翻英国控制的傀儡政权,建立了埃及共和国。

年,纳赛尔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

5、年有17个非洲国家独立,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6、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7、年卡斯特罗领导古巴人民推翻美国支持的独裁政权,使古巴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8、年巴拿马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

第六单元冷战结束后的世界

(一)联合国与世界贸易组织

1、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国际合作。

2、世界贸易组织宗旨:以非歧视性、开放、公平为原则,促进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保证就业、收入与需求的增长,提高人类生活水平。

世界贸易组织职能:制定和规范多边贸易协定、组织贸易谈判、解决贸易争端。

3、地位:世界贸易组织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推动着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中国是哪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你认为中国“入世”有何意义?

年;意义:①有利于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

②有利于与贸易伙伴磋商和解决贸易争端,改善和创造良好的贸易环境;

③能促进国内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中国发展。

5、怎样处理区域集团之间或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①应当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与经济政治利益;

②不搞对抗,加强在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对话妥善解决分歧;

③不搞霸权主义,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6、中国应怎样应对经济全球化?

①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

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冷战后的世界格局

1、世界格局

(1)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总体趋势是:多极化。

(2)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总体趋势是:经济全球化

(3)影响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综合国力

2、当今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3、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大国插手)、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冲突、恐怖主义。

4、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表现:①年科索沃战争②年伊拉克战争

5、不结盟建立: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

不结盟建立的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一定程度上冲击着两极格局。

6、中国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态度和对策: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中国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绝不干涉别国内政。

7、中国加入的区域经济组织: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二十国集团、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

(三)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1、第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

(2)第三次科技革命代表性发明:

原子能领域:原子弹、氢弹、核电站

电子计算领域:计算机(影响:计算机的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航天技术领域:人造卫星、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

生物工程领域:基因工程(克隆)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①技术革命群体化

②科技社会化

③发展进程高速化

2、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

①计算机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②妇女地位提高;

③生态环境恶化;

④人口增长过快。

3、三次工业革命

—END—

1
查看完整版本: 资料2020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