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里治白癜风好 http://pf.39.net/bdfyy/bdfyc/160315/4789139.html作为陆上最大的邻国,俄罗斯电影一直如同俄语一样,对国内电影爱好者而言是一个“小语种”。近几年比较受欢迎的战斗民族的电影,可能就是《危楼愚夫》《他是龙》《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还有目前在国内热映的《绝杀慕尼黑》。精品的不断涌现,使得俄罗斯电影大有印度片在内地抢占一席之地的趋势。在《绝杀慕尼黑》国内热映的同时,俄罗斯内地又有一部猛片出现了:巴尔干边界影片属于俄罗斯与塞尔维亚合拍电影,时代背景来自年的科索沃战争。在西方对南斯拉夫压倒性的空袭下,当时在波黑维和的俄军抢先进入科索沃地区的机场,宣示了一下自己的存在,创造了世界级新闻。影片故事正是在此背景的基础之上,虚构了一场俄罗斯特战小分队为了抢占机场力挽狂澜的故事。年,一支俄军小分队在处于内战中的波黑执行维和任务,由于队长违抗命令而解散。4年后科索沃战争的爆发,上级寻回当年的小分队,要求他们夺取科索沃境内的斯拉蒂纳机场这一战略位置。之后俄军将会派出车队抵达机场,届时小分队除了等候领赏外,还必须像幽灵一样消失。但国际压力却迫使车队停止前进,形势急转直下。这支小分队被包围了,不得不在后援已断的情况下,与想要夺回机场的敌军武装分子战斗到底。整体剧情上,《巴尔干边界》与年由迈克尔·贝执导的《危机13小时》非常相似。不过作为一部战争动作电影,《巴尔干边界》的小分队主角行动模式,会让国内观众首先想起年上映的《红海行动》。也无怪乎影片会有国内网友直截了当地称影片为“俄罗斯版《红海行动》和《战狼2》”。诚然,两者之间有着一定的相似程度:同样是陌生国家的环境下,小分队代表着国家为了陌生的战略目标作战。但两者的影片投资却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红海行动》的成本有5亿人民币之多,非常接近一部美国大片的制作成本;《巴尔干边界》的成本约为2.3亿。2.3亿这个数字看上去不错,但它的货币单位是俄罗斯的卢布,折合人民币仅为万上下。有没有瞬间就觉得两者之间有着天壤之别?别看影片的成本就一部战争动作电影而言是不太高。可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观众在战争动作电影中想看到的,影片应有尽有。全副武装的士兵、各种俄制枪械加上装甲车、直升机,看惯了好莱坞同类型电影再看影片时,不自觉地眼前一亮。打个比方的话,就像俄罗斯的大列巴虽然同为面包,在味道上却是另一番滋味。而影片的战斗场面并没有因为成本的问题,变成小打小闹的缩水场面,反而依然采用各种实拍的大场面。不断变化的战斗场面,却没有一种竭泽而渔的不适感,实在是难以想象导演是如何在这些场面上控制成本的。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作为以科索沃战争为背景、俄罗斯士兵为主角的电影,影片并没有因此刻意只注重俄罗斯主角们的英勇。相反影片花了不少篇幅,去展现那个时代当地塞阿两族之间的冲突,甚至血淋淋地直接表现出两族间的仇恨问题。以至于IMDB评论上有塞尔维亚网友对影片的评价是这样说道的:“我进到影院准备去厌恶它时,却发现我做不到了......”。当片中反派头子因信仰等问题表现出对塞族的敌视时,很多人会认为影片将会简单粗暴地把反派及其所拥有的身份信息一踩到底。后面的一个反转马上打了所有观众的脸,因为小分队中也有与反派相同信仰,甚至同族的人。可他们依然对反派举起了手中的枪。影片不是为了对立而对立,而是为了对抗真正的邪恶。此外,该片在某些不忍直视的画面上很舍得给镜头,当小分队的成员中弹时,影片毫不犹豫地表现伤口,甚至是断肢处。反派的残忍也不仅仅是表现在会折磨人上,而是不分男女老幼。这不是简单地卖弄血浆,而是直面战争的暴行,让观众思考战争的意义并质疑战争。说了这么多优点,影片也有着一直以来俄语电影的两大通病,就是俄语名字的多变与演员缺乏足够的名气。于是观看俄语电影最不友好的一点,是在记不住角色到底是哪个名字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对角色脸盲的问题。总体而言,虽然有些观影障碍,但这部影片剧情还算得上是干净利索,其战斗布景和道具也都让人称道,特别是对于喜欢战争片动作片的影迷而言,它还是具有不错的观赏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