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索沃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爱尔兰人向下,阿甘正传向上,它们
TUhjnbcbe - 2023/11/12 21:50: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专家 http://www.znlvye.com/m/

本文作者:王小东

—我听说你刷房子?

—是的,先生,我...刷房子,而且我...我也自己做木工。

也许多年以后,当我们回想起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爱尔兰人》时,上面这两句话会回荡在我们的脑海中,串联起这个冬天观看这部电影的震撼。

本片改编自年出版的查尔斯·勃兰特的小说《听说你刷房子了》,书名是一句江湖黑话,“刷”象征鲜血喷溅到墙上,意思是听说你做杀人买卖?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男主角法兰克·希兰作为黑帮杀手、但黑白通吃的经历。

法兰克开始并不是杀手,他经历过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结束后,他只想努力生存下来,努力活着,于是成为了一名普通的卡车司机。

机缘巧合下,法兰克结识了改变他下半辈子的一个人——罗素·布法利诺。罗素表面上看起来不起眼,只是经营着一家窗帘店,但其实他是黑手*教父,在各行各业都有影响。

在罗素的引领下,法兰克走上了杀手的道路。他就像在*队一样,服从罗素的命令,把事做好,就能得到奖赏。

由于得到了罗素的赏识,他把法兰克介绍给了美国卡车司机国际兄弟会的主席吉米·霍法,该工会成员过百万,吉米在60年代风靡美国,犹如明星一般受人追捧。

法兰克因办事得力同样深得吉米信任,被他推荐为本地工会主席,成功洗白。从此,法兰克脚踏黑白两道,好不风光。

但黑白的平衡并不是那么好掌握的。

吉米所掌控的工会养老基金的金额高达80亿美元,他有权决定将钱借给谁,而罗素作为中间人可以从中抽取贷款金额10%的油水,黑白两道联手,赚的盆满钵满。这样的合作模式运行顺畅,资本的流通甚至将*城拉斯维加斯建起来了。

但当吉米因罪入狱,5年后出狱想再掌控工会时,他曾经一手提拔的下属菲茨已经取代了他——因为所有人都可以从菲茨那里轻松借到钱,所以大家都支持他。

吉米面对这种现实失去了理智,他对黑手*建议他退休安享晚年的传话不屑一顾,反而放出狠话:一旦他再次上台,就将以前酒店、*场、房地产等所有的贷款全部收回。

这时的法兰克就像一个传声筒,将黑手*的话传给吉米,再将吉米的话传给黑手*,当他们不能兼容时,法兰克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选择。

前脚,他在自己的表彰大会上当众对吉米说:我支持你;后脚,他听从罗素的指挥,亲手用枪将吉米打死,用朋友的鲜血向黑手*证明自己的顺服。

做出这样的抉择,法兰克获得了什么?是幸福安宁吗?不是。他收获的只是两个字——绝望。

从此,他不能再自然面对吉米的家人,吉米失踪后,做贼心虚的法兰克没有第一时间对吉米的妻子表示慰问,他永远失去吉米一家的友谊。

从此,他的女儿中最喜欢吉米的佩琪,从他的神色中看出他心中有*,以后再也没有和他说过话,他永远失去了这个女儿。

从此,他变得忐忑不安,当同谋者萨利虫去了一趟警局后,害怕罪行暴露的法兰克,又亲手杀了萨利虫。一次罪行需要另外的罪行来掩盖,他永远失去了安宁。

后来,吉米霍法失踪案成为美国的一桩玄案,至今没有破案。法兰克和罗素没有因吉米案入狱,但美国*府搜寻其他罪名将他们投进了监狱。

当他们在刺骨寒冷中渐渐衰老,颤颤巍巍的罗素后悔不该为了他们的利益放弃了吉米。后来,罗素去了教堂、医院、再后来进了墓园,一生就这样结束。

当法兰克出狱后,他的妻子琳妮去世,女儿不再和他来往,他成了一个人。

虽然我们生活中一直是一个人,但我们从来没有试过一个人,当真的成了一个人的时候,我们又如何与自己相处?

像罗素一样,法兰克后来也去了教堂,但他不敢在牧师面前忏悔自己的罪。

医院,但护士已经不认识曾经风靡美国的吉米霍法,属于法兰克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他还没有进墓园,但已经提前为自己选好了棺材、墓地,他不想选择火葬,因为那意味着烟消云散了。

但那又能如何呢?我们的存在是两次永恒之间的瞬间光亮,死亡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爱尔兰人》中为所有人都被标注了死亡的时间及方式,所有人都将烟消云散,法兰克又怎会例外呢?

如果说《爱尔兰人》一路向下,带给人们绝望;那么《阿甘正传》则一路向上,给人们带来希望。

年是“上帝想看电影的年份”,上映于这一年的《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低俗小说》等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经典电影。

而《阿甘正传》则征服了奥斯卡的评委们,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

谁也不能否认这是一部名实相副的电影,它所传递的坚持、希望和爱一直鼓舞着人们不断前行,无问西东。

《阿甘正传》的主人公阿甘是一个智商低能儿,但他妈妈并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而是坚持让他像正常人一样上学生活,并且常对他说:你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

上学期间,他认识了儿时唯一的朋友和一生的挚爱珍妮,他们一起看书、爬树、看星星,形影不离。在小朋友们欺负阿甘的时候,珍妮让他跑,结果阿甘发现了自己的天赋:跑步。

他就这样一直跑,一直跑,跑进了高中橄榄球队,后来因为这个特长招进了大学,甚至成为橄榄球比赛冠*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毕业后阿甘去了越南,在那儿他遇到了两个新朋友——黑人巴伯和长官丹·泰勒。在那个撕裂美国社会的越南战争中,巴伯牺牲,阿甘则利用自己的跑步特长救了很多士兵,其中也包括失去双腿的泰勒。

医院养伤期间,阿甘学会了打乒乓球,而且打得相当好,最后到与美国隔绝了20多年外交关系的中国打球,成了名人,靠广告赚了2万5千美元。

退伍后,为了实现朋友巴伯捕虾的梦想,阿甘拿着赚到的钱来到了巴伯的故乡,买了一艘捕虾船,失去双腿的丹中尉也来帮助他。

他们的生意一开始并不好,但阿甘并没有放弃,随着一场飓风吹过,其他的捕虾船都遭到摧毁性的破坏,只有他们的捕虾船在暴风雨中幸存下来,于是他们就开始大把赚钱了。

因为妈妈的去世,阿甘回到了他自己的故乡,他遵从妈妈的教导“一个人所需要的钱其实是有限的,剩下的不过是用来摆阔而已”,所以将自己所赚的大部分钱都捐给了教堂、医院、还给了巴伯妈妈一大笔钱。

衣食无忧的阿甘开始给邻居免费割草坪度日,这个时候珍妮回到了身边,他给她讲乒乓球、捕虾船,还有妈妈的天国之旅,珍妮多数时候安静地听着。那是阿甘度过的最新富的一段时光。

后来,珍妮还是在一个清晨离开了阿甘。失去珍妮的他重新找到儿时的兴趣——跑步,跑出了亚拉巴马州,甚至跑遍了整个美国。

很多人想给他的跑步赋予意义,问他是为世界和平?为妇女权利?为环境?为核武器?但阿甘觉得他们只是无法相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这么跑。他只是喜欢跑。

一直跑了三年两个月十四天零十六个小时,阿甘停下了脚步,回到了故乡。这时他收到珍妮的来信,随后去萨凡纳见到了生病的珍妮,还有他们的儿子。

阿甘带着珍妮回到了故乡,和她结了婚,陪着生病的珍妮走完了生命最后一段旅程。影片最后在阿甘送儿子上学后结束,新的故事继续展开,就像那一片羽毛,随风荡来荡去。

《阿甘正传》的整体基调是积极阳光,给人希望的。

就像失去双腿的丹中尉认为阿甘不应该救他,他的使命就是死在战场上。但活下来的他在与上帝的战斗中逐渐和解,最后向阿甘道谢救了他的生命。当最后丹中尉带着他的新妻子一起参加阿甘的婚礼时,我们看着都觉得很开心。

就像珍妮一直想逃离他生长的地方,像鸟儿一样飞向远方。在那个“性、*品”泛滥的时代,她一次次离开阿甘,融入潮流,但最终却落下一身伤。而让我们感到希望的是:每一次,阿甘都会接纳她,就像我们最爱的人永远会包容我们犯错一样。

就像阿甘在那个浮夸的年代,他没有去吸*、玩摇滚,而是踏踏实实的生活,过自己最朴实无华的生活。他踏实走出的每一步都成就了他——橄榄球明星、战争英雄、捕虾船长、全国跑步达人。

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知道:为什么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我们永远期待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爱尔兰人》和《阿甘正传》虽然整体基调不同,一个向下给人绝望,一个向上给人希望,但还是有很多相似之处。

他们的故事大都发生在美国六七十年代,时间跨度很长,基本代表了一代人的人生,天生就带着亲和感。

他们的故事架构很相似,都是主角在回忆中展开故事,当过去的故事结束,他们继续亲自参与故事。《爱尔兰人》是法兰克亲手杀了吉米,让故事继续展开;《阿甘正传》是阿甘找到珍妮和儿子,生活继续铺开。这些都让故事有了真实感。

但这两部电影最大的相似之处,是他们都匍匐在了宏大叙事的脚下。

《爱尔兰人》讲黑帮是如何帮助肯尼迪当上总统,作为报酬就是帮黑帮夺回古巴,因为那里有*场、马场等生意,于是就有了美*资助下的猪湾登陆。

而至今仍未破解的肯尼迪总统之死,甚至也被怀疑是肯尼迪上位后打击黑帮导致的报复。

尼克松总统的水门事件、科索沃战争这些大事件都在电影中有体现。

而《阿甘正传》就更加明显了,3K*人是阿甘的祖先,阿甘亲身参与的取消种族隔离事件、越南战争、水门事件,肯尼迪、约翰逊、尼克松总统都接见过阿甘,甚至于打破中美关系坚冰的“乒乓球外交”,都少不了阿甘的身影。

这两部电影将个人的人生轨迹与时代的故事联系在一起,看起来荡气回肠:主角参与了那些重大事件,观众也参与了,只是没有主角那么近距离参加而已,电影给人们最大的抚慰就是这种参与感。

在宏大叙事的抚慰下,个人在集体记忆的故事中寻找到了参与感,让我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中发现自己的印迹,找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于是对这个世界说一句:我来过,我活过。

在个人主义盛行的今天,我们可能害怕在宏大叙事中丢失了自己,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但是《阿甘正传》和《爱尔兰人》的成功却告诉我们:恰恰是匍匐在宏大叙事的脚下,才带给了我们参与感和存在感。

我们该相信谁?这恐怕只有我们自己可以回答了。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爱尔兰人向下,阿甘正传向上,它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