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大意义和世界影响做出了精准概括,“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当前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的世界形势进行科学分析所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富有中国特色、充满时代精神,为破解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从根本上指导着新时代中国的对外工作。
一、服务民族复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首要目标
中国共产*自成立之日起,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百年来的奋斗,就是在带领全国人民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社会条件、物质条件、制度基础和精神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要在新时代继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努力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转化为现实,更需坚持使各方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其中的关键一环。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要将有利于民族复兴作为制定外交*策决策、规划外交战略方案的基本依据和首要目标。
因为肩负伟大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始终最坚定地捍卫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从新中国外交史可见,中国共产*在外交领域始终坚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消除障碍、创造有利环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外交方针和指导原则,通过彻底斩断与各国的旧外交关系、消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势力、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等外交策略,使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结束;新中国的外交坚定地维护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国家尊严,经过不懈的外交努力,在第三世界国家的有力支持下恢复了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际环境复杂多变,中国共产*准确把握了世界形势变化,从容有效地应对了一系列风险考验,积极主动地与世界各国建立各种伙伴关系,实现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推动构建更为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中国还坚定支持和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反对和谴责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在中国共产*的坚强领导下,新中国的外交实践为中国的建设发展、改革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再次变得复杂、外部风险挑战仍然十分严峻。这要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应当形成多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布局,也意味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需要在不同领域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案实现各项的具体目标。但必须坚持的是,在这丰富复杂的外交目标体系当中,排在首位的,仍然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何其他目标的实现都不能以损害、牺牲中华民族的利益,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为前提。
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于民族复兴,还在于要通过外交方式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着力维护国家总体安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走好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必须持续拓宽中国开放的大门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采取包括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积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主动扩大进口、推动多双边和区域开放合作深入发展等一系列举措。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在国际环境上下足功夫,努力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友善客观的舆论环境、开放包容的合作环境以及稳定有序的安全环境。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意味着中国在参与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的中更具影响力、话语权、感召力、公信力,在反对霸权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强权*治时更有实力和底气,更能扛起历史的责任、展现时代的担当。
二、促进人类进步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世界情怀
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能承担起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在《共产*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也强调:“共产*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从一开始就具有强烈的世界情怀,一百年来,不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致力于增进全人类的共同福祉、谋求全人类的共同利益。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虽蒙劫难,但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再次站了起来,既改变了世界的格局,也鼓舞了世界其他被压迫的国家和民族,推动了人类解放事业的进程。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突出,机遇与风险并存,合作抑或是对抗、冲突抑或是对话、开放抑或是封闭,站在关键的十字路口,做出怎样的选择将影响到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更多地以文明和文明间对话交流的视角来看待当今世界的交往问题,表明中国共产*对人类文明繁荣进步作出更多、更大贡献的坚定决心和责任担当。
一方面,交流互鉴是文明发展的本质要求,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加速进步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某一个地方创造出来的生产力,特别是发明,在往后的发展中是否会失传,取决于交往扩展的情况。”即通过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人类文明的成果实现了“备份”,使人类文明的进程能够继续向前而不必重复。同时,由于世界各文明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不同,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也各不相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使他们能够取长补短,使一个文明能够利用其他文明的智慧发展自身,保持旺盛的活力,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提供的强大动力,终将实现人类文明整体的共同进步。
另一方面,人类文明得以实现交流互鉴的重要前提,即必须承认多样性、平等性,以包容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明。多姿多彩是人类文明的天然形态和本来状态,人类文明不可能也不能只有一个单调的色彩,多样性“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姹紫嫣红的人类文明凝聚着其创造者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具有独特的价值,应当得到承认与尊重。人类文明可能存在强弱、大小之别,不同的文明创造出的成果各有千秋与不足,但在价值上都是平等的,绝没有高低优劣之分。认为某些文明比另一些文明更为高等,试图对其他文明进行改造或取代,“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文明的交流对话可以打破文明的隔阂、文明的互鉴能够超越文明的冲突。通过文明间的交流互鉴所提供的强大动力,将文明多样性和差异性转化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动力与活动力,人类社会方能更好地共生并进。
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核心理念
外交工作“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维护中国的国际利益,中国共产*人始终在探索应该通过外交活动构建起什么样国际关系的问题。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通过对国际环境和形势的研判,中国共产*采取了不同外交方针,力求构建起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国际关系。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面对冷战格局下的世界,中国共产*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特别注重与第三世界国家保持紧密联系与合作,不断支持和援助亚非拉地区的解放事业,受到他们的热烈欢迎,形成了良好国际关系。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国际格局从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转变,面对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在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策的基础上,以不结盟、不对抗为基本理念,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多种友好伙伴关系,逐步构筑起良好的对外关系框架,形成了与国际社会的良好互动。同时,随着全方位外交的展开,中国的国际话语权逐渐上升,也承担起应尽的国际责任,在全球治理方面提出的倡导得到广泛响应。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各国应当同舟共济,以应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在继续秉持中国共产*一贯以来的外交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念。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策宗旨,坚定不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是前提。世界各国均有其自身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以至在今日选择了不同的社会制度、*治体制,走上了各自的发展道路。这是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他人对此应当秉持求同存异、和谐包容、推己及人的态度。必须认识到世界各国虽有强弱、大小、贫富之分,但其国际主体地位都应得到平等的尊重,特别是在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核心利益方面不容被侵犯,各自国家内*不应被别国干涉。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员,各国在参与国际事务、全球治理等方面的平等权利也应当得到尊重。此外,世界各国悠久灿烂且丰富多样的文化、各自的社会价值观也应得到尊重,这也是各国之间建立多边紧密合作关系的重要基础。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还应当恪守公平正义的准则。公平正义是人类不同文明都追求的崇高的共同价值之一,但在国际关系上,长久以来都未能真正实现,霸权主义和强权*治是国际公平正义的最大障碍。无论是强者欺压弱者,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局面,还是部分国家的声音与主张被刻意忽视,都显然有违公平正义的准则。要树立正确的国际义利观,国际上的事情要各国商量着来办,要顺应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潮流,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使各国的正当利益都能够得到维护,特别是使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诉求得到倾听和关切。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关键是要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在传统国际关系中的许多思想和原则都已经不再符合时代的潮流应当予以摒弃,特别是弱肉强食、赢者通吃的丛林法则应该予以抛弃,必须认识到零和博弈并非唯一的选择。在新型国际关系中,合作共赢是核心,世界各国有可能也有必要持续寻找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和汇合点,使各方的利益实现结合,不断扩大合作面,增强各领域的协调行动,最终达到双赢、多赢、共赢的良好局面。当今世界,有许多的全球性问题需要解决,任何一个国家单独的力量都不足以完成这些任务,人类共同的家园需要各国共同维护。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鲜明旗帜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指示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的中国方案,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一面鲜明旗帜。
从其科学内涵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出了获得广泛认同的人类文明前进的方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其要义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只有如此,人类才能携手应对全球性风险与挑战,才能共建地球这个美好家园,紧密连在一起的各个民族的前途命运才是光明的,各个国家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是美好的。这一倡议的提出,逐渐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人民的认可,并多次被写入联合国重要决议之中,其原因除指明了人类前进的方向和实现路径以外,还在于其内容蕴含了人类所追求的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共同价值。从其思想资源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吸收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诸多理念。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给出了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命运的中国方案,富有来源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智慧。
《决议》指出,*的百年奋斗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这既是对中国共产*百年奋斗历史意义的总结,同时也是对当今时代的描述,更可能是对未来发展的科学预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深入推进,将为中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强大外力,也将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优化人类发展的外部环境提供强大推力,更能展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并向世界宣示中国将持续引领时代的潮流和人类文明进步的方向,坚持不懈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跨文明交往研究”(批准号:21CKS)的阶段性成果。本文有删节)
(作者:任思奇,中共四川省委*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后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